郑百文(相关,行情)(600898)在停牌两年零四个月后,将于明日恢复上市。在这场历时三年零两个月的漫长重组中,谁受困扰最多?谁受煎熬最深?恐怕,了解郑百文重组过程的人,马上就能客观地给出答案:流通股东和山东三联集团!那么,复牌后的郑百文,又能给这两者什么样的回报呢?
对此,广州证券副总裁曾昭武博士明确表示:三联集团将迎来一场丰厚的盛宴,而郑百文流通股股东在股价即使翻倍的情况下,仍将血本难归。
历史回顾:重组方案“四步走”
回顾郑百文重组过程,主要是“四步走”:第一步,郑百文的全部资产、债务等转入原百文集团。第二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它对郑百文的14.4734亿元债权转让给三联集团,三联向信达支付3亿元受让款。第三步,三联“豁免”郑百文14.4734亿元的债务,并以优质资产注入郑百文。第四步,郑百文所有股东将所持股份约50%无偿过户给三联。在这个过程中,三联集团为了实现最关键的第四步,通过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了“股东大会在作出某项重大决议,需要每一股东表态时,同意的股东可采用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反对的股东需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条款。于是,对郑百文重组方案,“默示”同意和“明示”反对以外的任何意思表示,均视为不参加重组,公司将回购其股份并注销。
此方案一出,舆论哗然。至今,曾昭武从一位业内人士的角度出发,仍禁不住对记者感叹:当时谁都不看好这个方案,感觉是异想天开,谁知,居然还成功了。尽管如此,曾昭武还是认为,郑百文重组中采用的“默示”原则、“50%股票过户”等做法,对流通股东来说,损害是十分明显的;这种重组方式应该是特定历史时期解决特定问题的做法,而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
深度挖掘一:三联与流通股股东成本比较
三联在重组郑百文的过程中到底付出了多少直接成本?
三联集团董事长张继升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曾亲自算过一笔账:7亿元(买债权3亿元,注入资产4亿元)中1.5亿是三联借给上市公司的,将来是要还给三联的,实际上是5个多亿的成本,其中三联拥有约50%的股权,所以成本只有3个多亿。三联有50%的流通股,是5000多万股,按照保守估计,6块钱的话,市值就是3个亿,正好是三联给信达的钱,就对冲了。等于讲,三联没花什么钱就控制了这个上市公司。
至于流通股股东,记者昨天从郑百文董秘办了解到,绝大多数都选择了“默示”,采取“明示”方式反对“割让”50%股份的只有38位流通股股东,对这38位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三联集团已全部按每股1.84元的价格回购。因此,对绝大多数流通股股东来说,除了承受股价下跌导致的损失外,还付出了持股数额缩减一半的代价。
深度挖掘二:三联与流通股股东获利比较
至2002年12月31日,三联持有郑百文9837.771万股,其中流通股5313.6254万股。三联重组郑百文时曾经承诺:重组成功后将长期保持对郑百文的控股地位;对法人股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流通股将分三批流通,每批流通1/3,第一批自2003年6月27日开始解冻;第二批自2004年6月27日开始解冻;第三批自2005年6月27日开始解冻。
因此,郑百文的复牌,对于三联集团来说,就意味着5313.6254万股流通股可在三年内分批套现。按张继升所言,如果郑百文复牌股价6元,等于三联打个平手。但是,郑百文停牌至今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是5.48元,如果郑百文股价开在6元之上,三联马上有钱赚;如果股价一路走高翻倍达10.96元,三联将净赚2亿多元。再加上4524万股法人股按净资产值(郑百文今年一季度每股净资产为1.305元)溢价每股2.5元计算,三联账面又将增值1亿多元。
转过来看看流通股东,即使股价达到10.96元,流通股东账户资金仍是“原地踏步”,因为5.48元持有的1000股现在已经变成500股了。而且,据分析,流通股股东停牌前的平均持仓成本在8.5元左右,要拿回血本,必须等到股价上到17元以上,这对一家去年每股收益仅0.11元的公司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即使郑百文股价翻倍,大多数流通股股东面对的仍将是血本难归的结局。
市场研究:股价运动方向
由于三联集团持有郑百文5313.6254万股流通股,有业内人士直言,三联集团实际上已经具备“庄家”的可能性,或者说已经成为战略投资者了,因此,三联对手中流通股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郑百文股价的走势,流通股东将成为三联集团手中的“面团”。
对于郑百文复牌后的股价走势,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价极大可能在6元至10元间波动,因为,这是三联集团目前乐于看到的股价波动区域。在郑百文业绩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股价往上,只会引来流通股股东的抛售,这是三联目前不愿接受的。因此,在股价波动区间内高抛低吸,可以成为郑百文流通股股东自救的一种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