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康佳发布年报,亏损接近7个亿。长虹、海信也在早些时候发布了预亏公告,创维及TCL的彩电业务在香港上市,业绩也好不到哪去,厦华继续亏损,乐华正准备卖掉彩电业务,国内彩电行业真是“听取哀声一片”普通彩电全面崩盘已不是危言耸听。普通彩电利润不在
报出来的亏损财务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看一看彩电巨头在全国各地巨大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陈货,你会知道他们真正的亏损,但在账面上这样铁定的亏损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一些大的彩电企业从来都不敢、也没有盘一下自己的库存与各地分公司的陈年老账,如果来一次清盘,结果肯定是资不抵债。普通彩电业务的崩盘不只是本土企业,跨国家电品牌也难逃厄运。日立公司已经从生产普通电视的福州合资企业中撤资,并将自己48%的股份出售给了当地的合资伙伴。JVC(日本胜利公司)已关闭了位于福州和武汉的两家工厂,还有很多跨国企业计划或正在准备从普通彩电业务中撤出。除了非洲等一些落后国家外,普通彩电时代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结束。从中国普通彩电业务中撤出,实际上是跨国巨头全球业务重组的一部分。从技术以及产品上看,实际上是普通彩电的结束与一种新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始,彩电产业的技术升级经过近10年的市场教育后,真正的数字化、大屏幕彩电的产业化落实的时代已经来了。
跨国品牌带来产业升级
我们看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跨国巨头明显地走在了本土企业的前面。跨国巨头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本来就是产品升级换代的最好调整,撤出普通彩电的同时,另外一种快速地进入更是令人称奇。索尼在上海的合资厂目前只生产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的电视和背投彩电了,JVC正在着手生产超薄型大屏幕等离子电视与高清晰度数字背投彩电。大连东芝准备扩大投资以扩充背投彩电的产能,此外,日立还在深圳建立了大屏幕投影电视专用的投影管生产基地——深圳赛格显示器有限公司,同时投资40亿日元建背投彩电生产线,松下也向中国推出了背投彩电,一直没有介入中国普通彩电市场的法国汤姆逊公司也开始投资背投彩电,三星、LG也开始扩大背投彩电的生产。相反,中国彩电企业就是在跨国巨头数字背投彩电在中国布局的之时,还在犹豫质疑背投彩电的市场前景并走入另外两种误区,从而失掉了背投机会。
由于过早多元化的错误,中国本土彩电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失拍。中国大的彩电企业在彩电一个产品有了资本积蓄之后,没有在产品的一些相对关键性技术做投入,而是快速地进入了PC、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不同的行业,而这些产品的市场状况与彩电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本来想在多个领域内收获,却在多个领域内受到拖累,彩电救不了其他产品,其他产品也只能给彩电帮倒忙了,康佳、TCL、海信、创维等企业都传出PC、冰箱等项目严重亏损的消息。
长虹瞄准了下一个十年
在多元化耗尽了大笔的积蓄之后,在彩电技术的突围路线上也犯了明显的错误。中国彩电突围的道路本质上看有两条,一是长虹根据国际彩电技术与国际以及中国市场的实际走的背投彩电路线,现在看这条路线的成功已经曙光初现。另外一条就是海信与TCL的信息化彩电路线,相对而言,这条路线似乎背离了世界彩电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走向,脱离了中国市场的实际,所以海信互动电视与TCL的HID实际上都成为概念正确的、遥远的产业太阳,能看到光芒但感受不到热量。现在看,除长虹外由彩电发展起来的家电集团没有在任何一个产品上获得相对关键的技术,技术的落伍,导致了市场的直接落后。
彩电格局回到了20年前,但那时跨国巨头投资的是现在的普通彩电。20年时间,普通电视在中国已经从家庭大件变为普通消费品,这个市场逐渐远去。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彩电图景已经非常清楚:背投数字彩电将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主流。不仅在中国,在日本、美国、欧洲背投彩电已经形成潮流了。虽然本土彩电企业对背投彩电的市场前景感到遥远,但是跨国巨头的举动已经不是在做试探,背投彩电大规模产业化时代已经开始了。
从行业发展分析来看,长虹在普通彩电上拿到了最多的利润后,它并没有盲目的延展自己的产品线,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产品线丰富无比的大的家电企业,而是以技术为支撑点在彩电技术上投入巨资做了技术的前瞻性研发,现在看这个战略决策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这种成功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全球市场上。在普通电视时代,长虹没有过早的走出去,因为没有品牌的走出去是没有多少利润的。在背投时代的长虹因为掌握了关键技术使自己与跨国巨头占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还没有走出去,背投的订单已经走进来了,美国、欧洲的背投订单正在改变长虹。长虹的背投战略验证了一句老话: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集中资源在技术长跑中跟住跨国巨头是明智的选择,但跟住的只有长虹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