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际金融报刊登了刘纪鹏教授的一篇重要文章:缩股全流通可为资本市场利好。文章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证了中国股市现存的结症和目前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一文章刊登后立刻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从互连网上投资者的强烈反映看,绝大多数投资者是坚决拥护刘纪鹏教授的“缩股全流通”主张的,有政府官员曾认为:中国股市现在害怕全流通,“全流通问题”不能在中国股市谈。但事实已经证明中国股市中投资者并不害怕遵循公平原则尊重历史成因的股权调整式的缩股(或扩股)的全流通,害怕的是“推倒重来的暴力全流通”。 自笔者1999年著文分析中国股市的重大结症在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分裂以来,痴心不改一直坚定的主张:“只有基于股权调整的“缩”“拆”“送”的全流通方案才是解决中国股市所有重大问题的唯一办法”。几年来已经为此问题多方呼吁、发表文章数百篇并专著《中国股市向何处去》一书,超过30万字的文章材料等等,这一话题笔者说了几年了,说的多了,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像个“唐僧”了。“全流通”概念逐步被市场广泛接受,“全流通”已经具有了特殊含意与背景。真正的“全流通”是要考虑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系统相关性的基础上,解决国有股不流通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规范与解决历史的股票不平等问题,统一股票市场的价值标准。解决好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可以由此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难题: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上市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化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等等,甚至延伸到化解中国金融系统的庞大呆坏帐,化解中国潜在的金融危机,是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再次进步。但仍然看到有人在误导“全流通”,“全流通”绝不是简单的“全部股份变现卖出”这般的简陋!“全流通”更不是“推倒重来式的暴力全流通”。对于这种“推倒重来”、“挤泡沫”、“慢撒气”、“下梯子”等等的错误理论笔者要坚决与之斗争到底。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已经胜利召开,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已经写入党章,“与时俱进”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国股市的政策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而体现着十六大精神的:“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使全党同志深刻懂得,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着眼于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刘纪鹏教授的这篇文章使全中国的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但这还只是经济理论界发出的正确声音。市场更关心的是政府管理层对于中国股市是如何具体实施的!中国股市的改革更显的必须与紧迫了。而任何讳病畏医是要贻误最佳时机的,任何延误都将使改革成本成倍增加,甚至丧失历史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