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张五常现象”好不热闹。我曾经认真研读张教授的中英文著作,见到大家议论纷纷,忍不住也想说几句。
我以为,张五常对中国经济学思维的影响,20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单凭对一代人经济学思维的决定性影响,张五常足以名垂青史,能不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重要。今后的经济思想史家回顾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不可能不提到《卖桔者言》、不能不提到《佃农理论》和《经济解释》。
张五常对中国经济学思维的重要影响,源于他对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贡献:其一,坚持经济学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并身体力行,从而回答了经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以及如何从事经济学研究。张五常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可以与佛里德曼的《消费函数理论》媲美,是实证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其二,强调价格理论的重要性并始终用价格理论的基本假设去解释经济现象。虽然所有重要的经济学家都无例外的是价格理论高手,但像张五常那样明确强调价格理论基本重要性的学者并不多。
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学界便奉“阶级性”为金科玉律,科学性则不知所云。在人们的心目中,政治经济学就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的工具,与科学根本扯不上关系。于今回顾,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被政治大批判和“阶级性”误导或耽误的中国学者何止一代两代!否则,我们今天不会因为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而耿耿于怀。如果我们不知道科学究竟为何物,我们又怎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呢?
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以来,西方经济学迅速进入中国。先是高鸿业教授翻译萨缪尔逊《经济学》大受欢迎,后有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教科书畅销神州,国内学者编撰的西方经济学著作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所有这些著作的影响力竟然不及一本薄薄的《卖桔者言》,成了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
我认为张五常著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始终从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下笔。此前,对大多数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包括大多数职业经济学家),经济学似乎就是关起门读几本书、然后再杜撰几篇文章或几部著作那样简单,从来没有想过经济学是要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经济学理论的真谛是要引申出可以被事实或观测推翻的含义。张五常这样说:“所有实证科学的主旨,是要创立一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句子或言论来作推测的。换言之,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中国经济学界要真正理解实证科学的含义并认真实践,恐怕还需要好长时日。
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学研究是类似经院哲学的形而上思辩的话,那么张五常的著作则启发我们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关心我们身边发生的日常经济现象。孔子曰:“道不远人,庶几近之!”
有了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对那些引经据典、上下古今却不关注真实生活的鸿篇巨制就不再心生畏惧,对那些抄袭二手资料、每年出版无数著作的著名经济学家就少了一些敬意、多了一些鄙视,对那些开口就是新理论、闭口就是新学说的冒牌学者就有了一些警惕和回避。张五常的著作让我们明白: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而不是无聊的信口开河,更不是意识形态的相互漫骂。
张五常自始至终强调价格理论的重要性。他自认为是一个价格理论家,对实证研究好之成癖。我以为任何对经济学真正有兴趣的人,都要仔细思考张五常以下的论断:“一个从事经济研究的人,什么其他理论都可以不懂,但不能不懂价格理论。另一方面,只要你能对价格理论(是指Price Theory,不是指Microeconomics)掌握得通透,其他任何理论都可以变化出来。”这段话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说出来的。
所有经济学大师,从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到费雪、佛里德曼、科斯和蒙代尔,他们首先是价格理论大师。什么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根源其实是基本的需求和供给原理。比如国际贸易理论,说来说去都离不开各种需求弹性的变化,几个国际贸易的著名模型,本质上也是关于价格决定的讨论。要是对价格理论没有起码的理解,什么宏观、微观会把人搞得如坠五里云雾中。
最后,谈一谈最近某些学者对张五常的批评。
有人批评张五常吹牛说大话、误导学生。这批评有点吹毛求疵。一个性情中人,讲几句大话、吹几句牛或者开几个玩笑,无伤大雅,更无须大批判式的攻击。说他否定数学对经济研究的作用,误导后学。其实张五常从来不反对用数学,只是强调不能用数学公式代替对真实世界的调查,不能让数学技巧代替思想。我倒觉得,误导中国社会的是那些为了评博导和教授、利用电脑编辑、抄袭二手资料、一年出几十、上百篇文章和数本专著的“著名经济学家”,是那些急于出名牟利、开口新理论、闭口新学说、仿佛无所不通的“股评经济学家”和“奏章经济学家”。他们真的把经济学彻底庸俗化了。
张五常说他的《经济解释》超越斯密、马歇尔,有人批评他大言不惭、硬要把自己同大师并列。这恐怕是中国一种不好的学术传统在作祟,那就是今人似乎永远不可能超过古人。尊孔的时代,所谓义理、词章、考据、经济四门学问,无不以孔孟说法为依据(即使是自己的想法,也要借先师的招牌)。自己有点创见,最大胆的也只敢说一句“不让古人专美”或“直追前贤”,超越那是不敢的。尊马克思的时代,谁要是敢说自己比马克思还强,超越了马克思,那即使不坐班房,也要受到大批判。今天轮到盲目崇拜诺贝尔得主了,所以谁要说自己比斯密、萨缪尔逊水平高,大家就要群起而攻之。不知道中国这种糟糕的自卑心态有没有结束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