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声称:绝无“第二代平面特丽珑”产品
http://business.sohu.com/
|
|
SONY声明
■绝无所谓“第二代平面特丽珑”产品;
■SONY公司没有和任何公司合作开发特丽珑显像管产品;
■目前所有使用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厂商都是 S ONY公司的CRT客户。
NESO反驳
■“二代特丽珑”早在2000年年初的时候美格就已提出来了。
■索尼声明中说的是“无平面特丽珑管”,而 N ESO所说的“二代特丽珑”指的是“二代柱面特丽珑”,这与索尼的声明并不矛盾。
C RT显示器(普通显示器)是目前竞争最白热化的产品之一,由于在发达国家 L CD(液晶显示器)已经取代 C RT成为主流,中国成了全球 C RT显示器行业争夺的最后一块市场。日前,索尼的一纸严正声明使 C RT市场成为了国内媒体注意的焦点。
SONY声明
“没有第二代平面特丽珑”
7月12日,在SONY公司举办的 S系列 L CD显示器新品发布会结束后,包括 S ony电脑周边设备本部经理外山昌广、 S ony电脑周边设备本部电脑显示器产品经理梁文达以及 S ony电脑周边设备本部华北地区销售经理、副经理杨弋先生在内的公司高层,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向部分媒体公布了 S ONY对目前市场上有关特丽珑显示器的一些官方声明,其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 S ONY公司声明现在绝无所谓的“第二代平面特丽珑”产品;二是 S ONY公司没有和任何公司合作开发特丽珑显像管产品;三是目前所有使用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厂商都是 S ONY公司的CRT客户。
索尼声明一出,立即引起舆论注意,北京主要媒体把矛头指向某些使用索尼特丽珑显示器的厂家,一些显示器厂家也纷纷以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珑管系”厂家的指责。
珑管系
“我们觉得很无辜!”
索尼声明发出后,舆论把矛头指向以 N ESO、雅美达、 C TX为代表的“珑管系”厂家,认为这些厂家利用“第二代特丽珑”的宣传字眼误导消费者,从而谋取暴利。
为此7月25日NESO的南方总代理华立科技在广州召开部分媒体恳谈会。“索尼的声明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不是针对 N ESO而来。”华立科技副总郝蒙刚对记者说。国内市场上最早采用索尼特丽珑显像管的厂家是美格,但去年美格由于价格策略等原因被索尼断货后, N ESO成了索尼特丽珑显像管在中国的主要采购者,经过不足一年时间, N ESO已经成为了国内高端 C RT显示器的重量级厂家,从商业角度来说,索尼和 N ESO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郝蒙刚告诉记者,索尼的此次声明连 N ESO都感到突然,从北京媒体的立场来看,矛头显然开始针对 N ESO等几家大的“珑管”阵营厂商,华立作为 NE SO的两家总代理商之一有必要站出来与媒体沟通。“我们真的觉得很无辜!”
郝蒙刚承认 N ESO在此前的广告宣传上确实有些“用词不当”,比如使用了“二代特丽珑”的字眼,但这一说法早在2000年年初的时候美格就已经提出来了。
另外,索尼声明中说的是“无平面特丽珑管”,而 N ESO所说的“二代特丽珑”指的是“二代柱面特丽珑”,这与索尼的声明并不矛盾。郝蒙刚还说,据不完全统计有四五个品牌用的是质量较差的显管但都号称是特丽珑管,他们才是索尼要“肃清”的对象。“如果是针对 N ESO的话,索尼还能一直给我们供货吗?”
专家说法
1499元惹的祸?
到底是什么直接触发了索尼的声明?索尼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珑管系”会否因此大伤元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不少资深的圈内人士都不敢下结论。
在索尼声明发出后,记者先后接到了两家“珑管系”对立阵营厂家的稿子,内容几乎都是正面或侧面攻击“珑管系”,同时对自己的产品大加赞赏,而北京不少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在攻击“珑管系”的同时,对某品牌显示器则大加赞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厂家在借此次事件打击竞争对手。在索尼没有发表进一步的解释之前,不能认为该声明是针对 N ESO、雅美达等“珑管系”厂商。
可能缘起降价一事
而直接引发索尼突然发表严正声明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索尼所提到的为了避免“二代特丽珑”误导消费者之外,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区市场总监黄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珑管系”代表厂家 N ESO刚刚发起的价格战可能是真正的原因。
前不久, N ESO把一款采用索尼特丽珑显像管的新品从1999元狂降到1499元,价格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低端产品的价格,对市场的冲击史无前例。华立科技副总郝蒙刚也认为“都是1499元惹的祸”。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 N ESO降价幅度太大,一下子把特丽珑的“高贵”身份拉了下来,对索尼品牌的高端定位不符,并且对索尼自有品牌的 C RT显示器销售产生巨大冲击。在中国市场,因为索尼以及采用索尼特丽珑管的厂家 N ESO、雅美达、 C TX等一直占据了高端市场。
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区市场总监黄夏认为,飞利浦认为市场上出现 N ESO这样的“坏孩子”不是坏事,如果没有人去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和游戏规则的话,很可能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这次风波对“珑管系”是一个很好的警醒,但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
2002年7月30日17:51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