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北特钢(相关,行情)已经在近期更名为“龙建路桥”了,在它告别钢铁概念的同时,也告别了伴随它已经长达三年之久的亏损噩梦。值得重视的是,ST北特钢的重组从头至尾进行的干净利索,无论是债务重组还是资产置换均没有显示出任何拖泥带水的迹象,迅速的重组成功使得其顺利解脱了时间的枷锁。盈利没商量
ST北特钢的现状在12家暂停上市公司中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7月5日,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公司2002年3月16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资产重组方案,并于当日进行了资产交割工作。公司主营业务由特殊钢的生产与销售变为公路桥梁的施工,实现了主营业务的彻底转轨,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得到改善,预计公司2002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可实现扭亏为盈。
除了业绩喜人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利好,那就是财政部批准了公司原大股东与路桥集团之间的国有法人股转让和证监会在今年6月豁免了路桥集团的全面收购要约义务。这些消息除了表明ST北特钢的重组已经没有政策障碍了以外,更重要的是向市场传达出了管理层对于这次重大重组持一种认可和支持的态度。虽然ST北特钢的恢复上市还需要经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审核,但上述的管理层意向无疑使得公司顺利通过审核显得顺理成章。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ST北特钢发布预盈公告5天后的7月10日,公司发布了一则关联交易的公告。第一大股东路桥集团与公司于2002年7月5日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物业委托管理合同》。公司租用路桥集团的7处房屋累计36000平方米,年租金为656万元,租赁期限自2002年3月16日起至2003年3月15日止;公司委托路桥集团进行物业管理的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年支付物业管理费561万元。委托管理期限自2002年3月16日起至2003年3月16日止。这两次关联交易的有效期追溯到了重组截止期前的3月中旬,难道说这两次关联交易对于重组盈利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吗?谁在主导这次重组?
从去年9月开始,ST北特钢的重组就以一种大刀阔斧的风格在进行。去年9月24日,公司与工行富拉尔基支行签署了提前解除《最高额保证合同》协议,正式解除其为控股股东北钢集团有限公司3·3亿的贷款担保。
就在这次债务重组完成以后不到一个月,路桥集团就宣布入主ST北特钢操刀重组。这种时间上的连续不能简单被看成是一种巧合,而更应该看成是重组双方事先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只有主动进行债务剥离,留出一个干净的壳,重组才能真正启动。
随后进行的资产债务剥离和资产置换更加的果断。去年12月,ST北特钢发布公告称,拟将总资产14亿元、负债14亿元转让给第一大股东北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公司拟将第一至六公路工程处经营性资产以及伊哈公司59·46%股权和大齐公司45%股权置换进入ST北特钢。此外,所有涉及ST北特钢目前仍提供的对外担保和抵押事项将在本次转让中一并处理。如此一来,ST北特钢就真正摆脱了债务困扰,成为了一个干净的壳。
与大规模债务重组和资产剥离相对应的是,路桥集团的主体完全进入了ST北特钢。如此大规模和麻利的重组,难道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吗?分析人士认为,从重组的规模和力度上来说,这次重组必然是一次地方政府主导的重组。
不能被重组的成功所掩盖的是,在2001年报的预警过程中,ST北特钢三番五次变脸,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规则,为今后公司的发展留下了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