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才问世的180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分指数,一直以来颇受市场关注。近日,关于它的一些话题更是屡见报端。像上周华安基金公司拟推出开放式指数基金,以及在“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相关产品研讨会”上有关领导希望能围绕180指数派生出一系列相关产品等等。
按照市场的普遍分析,设置180指数应该是为将来统一指数推出所做的重要铺垫,而所有这些举动,目的当然都是为了引导市场更加注重蓝筹股的功效,以期能使我们市场的稳定性有所增加。这样的出发点应该是利于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的,能否奏效当然需要市场的检验。
在这个方面,深成指走过的路对上证180指数的借鉴意义还是值得关注的。当年深成指推出时,深圳市场的规模与影响力都无法与上证指数(相关,行情)相比,在1995年5月5日问世后,还经历了半年多持续调整的沉闷局面。第二年初,为了活跃市场,深交所“亲自上阵”组织“旗下”优秀上市公司进行全国推介活动,这一“推销活动”成绩有目共睹。在1996到1997年的牛市中,深市一举摆脱了相对弱势地位,深成指也因此名正言顺地“扶正”了。
眼下,上证180指数也面临着与深成指当年类似的尴尬,甫一“出生”,就连续下调,在7月的数据统计中,180指数的跌幅居4大指数之首,达5.52%。在平时进行指数研判时,也鲜有分析师将180指数列入观察对象。这种无人喝彩的苦恼,与当年深成指何其神似。这是否意味着上交所也有必要像深交所当年那样来个全国“巡回演出”呢?那倒未必。时移则备变,现在市场的投资主体和那时已有了巨大改变,再来老一套恐怕难以奏效,而上交所目前不断尝试推出一些与180指数挂钩的新产品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要看到的是,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市场中已不是第一次提到了,能否成功,关键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在目前的市场中,大家都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投资品种的差异,而更大的在于如何有效地化解投资风险。如果没有合适地避险方式搭配,指数化投资难免会流于形式。
不过,咱们普通投资者,倒真有必要对180指数样本股多做点研究,下一波行情说不定它就是主打品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