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判股市价值中枢、大底部和有投资价值公司的简便办法
管它“千点论”也好,“推倒重来论”也好,或是QFII也好,或是占三分之二股权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未来归宿如何如何;管它什么波浪理论、趋势理论或其它何种理论;管它市场人士认为的“政策底”在何处;也不管它股评人士对股市的价值中枢、大底研判如何如何。中小投资者应该超脱出来,去关心中国股市未来最大投资者的入场点位、入场规模和投资的上市公司,让它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股市的价值中枢、大底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然后搭便车,与它们共进共退。
未来谁是中国股市的最大投资者?中国社保基金。第二大投资者是谁?中国各大保险公司。这是由中国有13亿人口、进一步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决定的。而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的投资偏好是什么?安全、长期稳定地赢利,其投资收益率要大于等于无风险的30年期国债利率。这是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的底线。中国社保基金在中石化失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自那以后一直没有什么动作,今年9月份以来,想通过招标的办法选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望此举能找到包赢不赔的赚钱机器。
如果中国社保基金相信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确认了股市价值中枢、大底部和有投资价值公司,早就把钱交给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代其理财了。因为在发现遍地是黄金时,时间就是金钱。但在发现遍地是风险、或风险太大的时候,时间就是赔钱。中国社保基金管理人不会不明白。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的资金就不能全部投向无风险的国债市场?因为中国的国债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满足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的需要。国债的发行规模受到全国人大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约束。因此,才有保险公司5000亿元资金出路何在的疑问(见《中国证券报》2002年10月11日头版),也就有了今年9月中国社保基金招标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新闻。
中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资金保值增值未来的出路主要还是股市。要不然QFII引进的资金怎么会主要是国外的养老保险基金等等的资金?
如果国外的养老保险基金肯进入中国股市,中国的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的资金就没有理由不进入股市,甚至可能还会先于国外的养老保险金进入中国股市,肥水怎流外人田?
因此,中小投资者去关心中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资金入场点位、入场规模和投资的上市公司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们的行动会告诉我们股市的价值中枢、大底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中小投资者跟着中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走,虽然不太可能暴富,但或许做到投资保值增值的概率要比自已操作大得多,赔钱的概率要小得多,长期投资下来的结果可能比自已盲目操作的收益还要大。要不然,国外股市的投资者全都是中小投资者了,而不是成千上万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搜狐财经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搜狐财经赞同其观点,搜狐财经仅仅出于保证投资者知情权而刊登此文。
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须经本网站授权。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EMAIL: stock@sohu-inc.com
(搜狐财经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