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证交所举办的"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相关产品研讨会"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昨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条件基本成熟,该基金的推出将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产品创新,并有利于指数化投资方式和长期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培育和改善相关的市场环境。
他指出,自1990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ETF以来,ETF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球已有150多种ETF产品,资产规模达到900多亿美元。今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三期联合研究计划就曾以《我国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行性研究》为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目前,我国推出ETF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首先,ETF涉及的发起人、管理人、信托人、投资者、交易所、登记清算机构等参与主体,在我国均已具备;其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拥有了包括自动撮合系统、自动柜台交易系统和自动清算系统在内的完整的IT技术平台,为ETF的成功推出提供了技术上保证;此外,从法律角度看,ETF近似于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基金,对于这种新产品,我国现行法规都没有明确禁止。
胡汝银教授认为,假设上证所设计的ETF产品与目前基金管理公司正在设计开发的上证180指数基金产品采用相同的标的物,那么,届时市场将会增加两只新的投资品种,从而对我国证券市场被动性投资风格的形成、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谈到被动性投资,他介绍说,被动性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股票市场作为一种有效市场,任何人都很难战胜。与此相对的主动性投资是将战胜市场作为目标,而被动性投资则把取得与市场表现相同的回报率作为自己的投资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被动性投资买进后往往采取持有策略,主动性投资则不确定性较大,不断地选股,进行买进或卖出操作。被动性投资由于避免了个股风险和基金经理人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并能降低管理费用,从而能够达到成本更低、绩效更好的目标。近10多年来,受多数被动性投资基金表现优于主动性投资基金的影响,被动性投资理念在境外证券市场逐渐流行。
他还认为,ETF和上证180指数基金的推出,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机构投资者。此外,投资的长期化,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更高,倾向于用手投票代替用"脚"投票,因此,ETF和指数基金的建立,将给成份股上市公司带来无形的压力,迫使这些公司完善治理机制,提高运作质量,改善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令人满意的长期回报。
链接:何谓"交易所交易基金"
交易所交易基金,英文简称为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买卖的有价证券,代表一揽子股票的所有权,通常基于某一指数进行完全被动式管理,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色,所以也被称为指数股票或指数参与单位。它被分割为一定规模的投资单位,可以连续发售和用一揽子股票赎回,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节省了基金的运作费用。另外,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不同,它是在所包含的股票的净值附近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