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样的报道,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对外事务董事曾锡文10月31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这种说法完全是“外行”,“和路雪没必要、也没有可能用所谓转移定价的手段逃税。”
和路雪冰柜全部“国产化”
曾锡文说,和路雪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确实曾经从爱尔兰进口过一批冰柜,价格也确实要比国内产品贵,但和路雪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国内根本就没有符合和路雪要求的冰柜产品。曾锡文说,当时和路雪还曾专门从中国运了国产冰柜到国外测试过,但最终没有通过。
曾锡文表示,和路雪本身其实也不愿意从国外进口冰柜,因为那会增加和路雪的运作成本。他说,事实上,和路雪只在中国市场投放过几千台进口冰柜,现在和路雪在市场上的冰柜用的几乎都是“澳柯玛”,早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所以曾锡文指出,说和路雪的6万台冰柜都是进口的,是典型的加大成本、转移定价行为,根本就是对和路雪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曾锡文表示,联合利华旗下的公司相互间是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的,根本就无法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定价,公司也不允许。而且,对联合利华这种在本地采购原料、本地销售产品的公司来说,转移定价也没有意义。
和路雪到底亏了多少?
那么和路雪账面亏损12亿元到底从哪里来?
有关媒体报道称,和路雪提交给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财务报表显示:1993年底和路雪成立时注册资本是1.8亿美元,现在账面上的净资产只剩下3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和路雪9年来已经亏损了1.5亿美元,合人民币12亿元。曾锡文则告诉记者说,联合利华为此已经向工行北京分行求证过,分行表示,根本没有向任何媒体提供过这样的数据,该媒体也没有采访过分行。
曾锡文说,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和路雪目前具体的账面数字不方便透露。但仅凭账面资产的减少来判断企业是否亏损,本身就不科学,因为还要涉及到厂房、设备的折旧等。
他说,冰淇淋行业本身是一个投入高、回报期长的行业,和路雪进入中国以来有很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但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路雪现在已经是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已经进入了回报期。
新闻背景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旗下号称中国冰淇淋市场第一品牌的和路雪,其提交银行的报表却显示,和路雪进入中国市场9年来已经亏损了12亿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认为,这是采取了转移定价手段造成的企业账面利润亏损,想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和路雪在市场上投放了6万台进口冰柜,而这些冰柜的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加大成本行为。
和路雪是全球冰淇淋市场第一大生产商,联合利华是其母公司。和路雪1993年进入中国,其遍布营销网点的印有“和路雪”标志的“冰柜战略”是和路雪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