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6日,飞亚达(相关,行情)股份有限公司(000026)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圳中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由于协议生效先决条件之一批准未能完成,《股权转让协议》已终止履行;公司与方正(香港)有限公司签署的《关于组建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书》,经双方协议取消。该公告的出台为近一年来被投资者高度关注的飞亚达股权转让事件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也为近来飞亚达公司股价的持续弱势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其实,认真反思整个事件的前后过程,会发现飞亚达之所以终止股权转让,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首先,飞亚达与方正集团的股权转让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当今中国市场资产重组的最佳模式。飞亚达与方正集团应该说属于各自行业领域的强者,飞亚达公司主要从事钟表及其零配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方正集团则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设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实力强大。由于飞亚达与方正集团分别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而且两大企业所属的行业缺乏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所以企业重组显然具有很大难度。双方的重组方案并不能给对方的企业扩张注入强大的动力,其次,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为飞亚达的资产重组投下了较大的变数。飞亚达公司与方正(香港)公司于2001年12月7日签约成立合资公司的前提是双方的大股东进行资产置换,根据规定,股权转让还需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目前企业重组受到较大的政府行为干预的情况下,经营比较好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其前景具有较大的变数。另外,公司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树立起来的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飞亚达手表作为公司的主营产品不想被轻易舍弃的重要原因,也为飞亚达的重组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总之,飞亚达与方正集团的联姻计划似乎更多的是大股东的幕后安排,并非完全属于企业产业整合的客观需要。此次资产重组计划的搁浅,虽然会对飞亚达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对飞亚达的主业发展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飞亚达已经具有了较大的无形资产价值。从飞亚达目前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看,主要表现在:钟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进口钟表的冲击、假冒伪劣产品和相关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部分厂商不惜成本低价促销对市场秩序的冲击等。飞亚达的真正出路也许在于和国外有实力的同行和知名品牌合作,收购国内弱势同行企业,实行产业整合,精化提高,努力打造自己的世界名牌,抢占国内外市场,争取在主业上有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