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披露的上市公司季报,间接报出一个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即券商已一步步走向全行业亏损。
亚华种业(相关,行情)三季度业绩预计将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受拖累的缘故则是公司参股的泰阳证券2002年三季度报告亏损5358.52万元。数码网络(相关,行情)今年第三季度亏损1009.59万元,主因是其控股的青海证券发生亏损。深圳机场(相关,行情)和辽宁成大(相关,行情)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分别为-1869.95万元和-1491.18万元,赤字的背后意味着两公司分别参股20%的国信证券(相关,行情)和广发证券(相关,行情)同期出现了亏损。据《羊城晚报》报道,辽宁成大董秘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该公司计入投资收益的项目主要就是对广发证券的投资。根据其持股比例推算,广发证券今年第三季度亏损了近7500万元。另外,国信证券第三季度亏损了1个亿。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上市公司对投资失败本来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而,与券商打交道,“借鸡生蛋”的结果会如此惨,且“变脸”如此快,多少让人还是感到有点始料不及。倘若比赛业绩“变脸”的速度话,券商恐怕“当仁不让”地能够摘得冠军。
其实,券商业绩不稳定的问题在2001年已有所暴露。只要对照一下利润总额排行榜,就可发现排名前20名的变化很大。2000年度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中竟有7家从2001年度20强中“出局”,其中包括华夏证券(相关,行情),兴业证券和西南证券也是稍纵即逝。只是按权益法可计入上市公司参股利润的国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仍在2001年有不俗表现。这种业绩平稳的假象,似乎表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未被彻底打破,以及券商行业只是进一步走向两极分化。可如今亚华种业等几家上市公司季报的先后登场,明确告诫投资者:任何一家券商的赢利能力都可能是脆弱的。
亚华种业坦言对泰阳证券的巨额亏损缺乏思想准备,因为泰阳证券在今年中期的利润还有2341.37万元。这种解释不是亚华种业随口的托辞,而确实是被券商“变脸”速度之快所害。记得泰阳证券总裁刘郎今年4月还声称,2001年初泰阳证券制定了“不片面追求资产管理规模,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经营方针,又于6月和7月间果断及时地削减了资产管理的持仓量。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二级市场大幅下跌所带来的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另据了解,泰阳证券还主动实施人员精简,从而降低运作成本。与改革前相比,共减少5个管理总部,18个二级部门,分流111人。按同比口径计算,工资总额下降10.26%。其中,管理部门(含地区总部)工资总额下降18%,营业部工资总额下降2.54%。可惜,2002年第三季度的二级市场调整虽有所平缓,泰阳证券反倒变得“不堪一击”。
泰阳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突然间由盈变亏,充分揭示出券商经营的高风险特征。一方面,由于国内券商的利润主要来自经纪、承销、自营业务三块,高风险和低风险业务的比例极不合理。国内券商在整个业务构成中,与市场风险密切相关的高风险业务占到70%至80%。而国外大型投资银行,与市场相关性高的波动较大的收入只占40%左右。另一方面,佣金制度改革后,昔日利润主要来源之一的经纪业务已基本“搁浅”。深圳证券业协会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深圳市各证券营业部佣金收入水平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30%,深圳证券营业部将有可能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据数码网络称,青海证券亏损是由经纪业务萎缩,及交易量大幅下滑所致。
券商如今几乎陷入了“四面楚歌”。以泰阳证券为例,最近又遭遇了配股包销。泰阳证券10月24日发布公告称,截止2002年10月21日,因包销金果实业(相关,行情)配股余额,而持有金果实业2288.79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10.09%。金果实业前不久实施配股的价格为每股7.8元,社会公众股股东仅认购28.42%,泰阳证券共被套近1.8亿元。10月28日收盘时,金果实业的股价是7.94元,尚未跌破配股价。可目前不足50万股的日成交量,只能让泰阳证券倍偿“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滋味。
看来,若二级市场不回暖,依券商目前的现状,一时间肯定很难走出困局。在国内券商赢利结构和风险控制能力没有得到改变前,单纯借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来“输血”也不解决问题。上市后的券商的业绩仍可能显现出“猴性”:今年盈利丰厚,明年没准满盘皆输。
来源:[千龙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