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投资者和证券分析人员来说,行业协会被认为是“独立第三方”,所以喜欢拿行业协会的一些数据来比对上市公司业绩,确认业绩的真实性,同时研判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在向投资者或机构展示自己的投资价值时,也喜欢用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数据显示自己的实力。例如,在新加坡上市的内地肉制品公司大众食品在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特别指出,依中国肉制品协会的统计数据,自己是中国内地“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并以此作为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的卖点。 但是,这些林林总总、以“半官方”色彩出现的行业协会的数据真实可信么?青岛双星的个案把这个问题又摆上了桌面。
无独有偶,有媒体对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稀土的业绩提出质疑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中国稀土2000年度稀土部分营业额为1.46亿元,2001年1月至7月营业额9180万元,2001年全年为1.48亿元;但是上市公司2000年报中,却宣称稀土部分销售额高达3.9亿元,2001年中报又称这一数字有所上升,半年高达2.27亿元,2001年全年为4亿元。于是该媒体在文中感慨:“中国稀土同时炮制两套数字时,几乎毫无顾忌!”
青岛双星和中国稀土业绩同协会统计数据不同,其中自有原因。但是可以肯定,这些数据有真有假,并且非常明显,在每套数据背后其实都有背负着不同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