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市场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深幅下挫,大多数投资者在经历了琢磨不透的行情之后,对市场的态度变得极为冷淡。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大盘在去年初就已经步入了一个中长期探底阶段,众多业内人士也认为市场将维持大箱体震荡的格局,市场当中短线亮点不断,可是作为普通投资者却很难把握,常常只能一饱眼福。对此,笔者认为即使没能很好地抓住几只股票的短线行情也不必叹息,在大盘处于这种形势下,只有少数股票能提前反映出大势的转变,而对更多的短线亮点应当结合大盘理性看待。
目前,很多投资者都期盼大行情的到来,可是抹不去连续下跌带来的阴影,不敢果断进场,踏空之后又后悔不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这种思想压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盲从的举动,即联想到前期的踏空,再次看到一些短线抢眼的股票就不分时机地盲目跟进,因此很容易再次被套。虽然这种被套的幅度有限,但是会增加投资的机会成本,错过真正的行情。所以说,这个时期的短线强势股与牛市中期的行情不同,更像是一只看上去很美的玫瑰,稍有不慎就会扎到手。
如果单从市场目前的水平来看,应该是处在比较低的位置。连续的下跌以及扩容使目前的高度与去年相同点位相比,“水分”被进一步烘干了。所以说,如今很多股票具有比较大的长线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关注有望率先走出独立行情或明显强于大盘的股票,笔者觉得已经可以适当地建立趋势线作为高抛低吸的参考标准了,大可不必在短线浪尖冒然入场,摆在眼前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另外,这一时期若大盘波动幅度变窄,同时出现短线强势股,投资者应当把深入分析主力真实动向放在首位,没有充足看盘时间或对盘口并不十分在行的人,最好采取中长期趋势线或自编长周期平滑均线来判断股票的后期走势,以及选择是否入场和入场时机的技术依据。其实,从去年开始笔者一直对次新股较为关注,特别是具备“两中一短”条件的股票,即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定位适中,流通盘适中,上市周期短的股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近一段时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流通盘小,价格偏高的新股,往往在上市5日内经过充分换手之后,即可以大致预测以后半个月乃至一个月内的大体方向,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短线机会。所以,对于专业分析和盘口把握能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也想抓一回短线行情,不妨对这些次新股多加关注,其蕴藏的风险与其他股票相比要小一些。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昙花一现、水月镜花之说,在弱势市场中的很多短线强势股也是如此。笔者奉劝广大投资者,对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不要盲目追捧,毕竟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兴奋,而是在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将收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