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室开始的内幕交易
http://business.sohu.com/
|
[ 晓舟 ]
|
1997年下半年,美国证券交易所监察部总监杰·波诺有点烦,因为他接连遇到了几桩看似寻常的不寻常交易。
一开始,他和同事发现奥琴矿业公司在宣布收购兼并之前,成交量之放大虽不至于惊人,却也是“神来之笔”。
是内幕交易吗?
照常规,他们先查了买家,却不过是最稀松平常的投资者。既没有与投资银行有关联,也没有与企业高层有关系,而且相互之间也查不出什么关联度。
公司提前泄漏了消息?到相关公司查了一阵子,却也没有头绪。
或许是巧合吧。这笔交易就被认定为偶然导致的异常。
以后,在卢肯、赛诺 F&G等公司有重大消息发布前,成交量也总比平常大一些,似乎背后总有一些未卜先知的神秘买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初。
杰有些隐隐的不安,因为照他在华尔街30年的经验和直觉来看,这些买单,似乎不是偶然。
但他的部门费了一些周折去调查的一些“异常”交易,却都无功而返。
“凑巧吧”,杰一次次安慰自己。
一天,他的两位下属,在休息室抽烟的时候聊天,忽然发现各自着手在查的异常交易买单均有一笔或几笔来自肯塔基州一个叫 “草坪(Bowling Green)”的小镇。按理说,草坪镇这样的小镇,一来不会有活跃的个人投资者,二来也不可能如此神机妙算。杰觉得有蹊跷。部门里商量以后,他们决定再回头看一下以前的那些调查。
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在很多桩交易中,都有来自这个草坪小镇上的买单。
于是,他们马上向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汇报。结合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的异常交易调查,对草坪镇上的几位投资者渐渐产生了怀疑,而且一个叫詹姆斯·库普的投资者身上疑点最大。因为他的交易记录显示,至少在16家公司宣布重大收购兼并项目之前交易了股票,且已经获利22.7万美元。但是在仔细调查了他的背景之后,却没有丝毫幕后交易的症状可循。他只是最普通的保险销售员,一直居住在这个草坪小镇,跟华尔街没有丁点沾边的地方。
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SEC认为,这一连串涉及草坪镇投资者的交易如果是幕后交易的话,这个幕后者绝对非同小可。因为当时涉及有可疑交易的公司已经多达16家。
斟酌再三,SEC决定请FBI协助调查。
FBI的秘密介入,使得案件的调查力量大增。从草坪镇着手,FBI监视了几个可疑的投资者。
忽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詹姆斯·库普带着满满一手提箱的现金,搭乘飞机直奔亚特兰大。在亚特兰大的一个汽车站里,他把这个手提箱交给了另一位年轻男士。两人随即离开。
FBI的调查发现,收钱的那位年轻男士叫约翰·弗里曼,著名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的员工,但FBI还惊奇地发现他同时还是第一苏黎世银行的业余打字员,以前则在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做兼职。
至此,困扰了交易所、SEC、FBI许久的疑团才一点点解开——
1997年6月的一个晚上,约翰·弗里曼同往常一样到了美国在线的一个股市热门聊天室。那天他心情颇不愉快,因为他有只股票当天又跌了好几个点,亏空又加大了。他犹豫着该如何*作。于是,他到了聊天室里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在这里,他找到了知音:来自草坪镇的詹姆斯·库普和来自查尔斯顿的厄斯金。
詹姆斯·库普是保险销售员,厄斯金是一家激光印刷公司的副总裁,他们三个人都套在了同一个股票上,所以越谈越投机。连着几个晚上,他们三个都在网上一起谈论股票。约翰·弗里曼无意中透露自己还在高盛做兼职的打字员。于是,两位网友开始启发他:高盛是知名的投资银行,何不跟分析师套套近乎,探听点股票信息。约翰·弗里曼想想也是,自己也算是出入顶尖的投资银行,每天还要经手许多机密文件,特别是涉及企业收购兼并,这点资源总该开发一下。不过,他表示,投资银行的许多报告,并不写明哪家公司,只是以代号相称。两位网友安慰他,三个人一起动动脑筋,根据文件里的相关信息,譬如行业、市值大小、所处地区,总归能够探究个八九不离十的。他们还约定,如果约翰·弗里曼获取到有价值信息,并且他们在交易中盈利,另外两人都将给约翰·弗里曼一定的返还。
主意已决,约翰·弗里曼对这份兼职工作的热情大大增加。每天,他总是准时到达,认真地把手头的文件输入电脑,而且常常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加班加点。每周,他总是有借口让自己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甚至比那些分析师还晚。每当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马上站起来,开始翻看分析师的废纸篓,看看他们正在起草什么重要的报告。
一旦有什么线索,他马上就和两位网友商量,“破译”代号所指的公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7年6月至1999年底,约翰·弗里曼居然发现了23桩即将发生的收购兼并,并且还准确地“破译”了。
一开始,他们深怕交易所发现有异常交易,查到他们头上,所以买单都很小。试了几次,居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的胆量也渐渐大起来。不仅自己加大了买单,而且还进一步把这内部消息扩散。
约翰·弗里曼的住所附近有一家不错的餐馆,他本来就喜欢光顾那里。自从股市里屡屡赚钱后,他光顾得更频繁了。1998年一天,约翰·弗里曼从高盛出来,由于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心情很是不错。进了那家餐馆,跟店小二聊了几句后,就乐不可支地告诉店小二他刚刚探听来的信息。不过,他也没忘叮咛一句,不可外泄。
小二吃到了甜头,就把约翰·弗里曼视为财神爷,倍加殷勤。约翰·弗里曼觉得,反正钱也不是从自己口袋里出的,于是每每小二问起,他也总是不加隐瞒。一来二往,店老板也看出道道来,问小二,小二也不掩饰,把约翰·弗里曼告诉他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板。
而网友詹姆斯·库普吃了几回甜头后,同样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把“秘密”告诉了自己兄弟本杰明·库普和一位当牙医的好友。他的兄弟跟他一样,也是保险销售员,他开始跟着买进股票。案发前,他前后交易了14只股票,赚了149,000美元。牙医朋友则交易了8只股票,赚了6万。
赚得最多倒是本杰明·库普的一位朋友,他探听了10只股票的信息,整整赚了838,000美元。同时草坪镇的一位股票经纪人发现了自己客户詹姆斯·库普的“特异”功能,追问之下,也当然获知了这些秘密。更糟糕的是,该股票经纪人还把消息透露给了另外5个客户。于是,草坪镇上的未卜先知的买单越来越多,终于引起了交易所的注意。
2000年3月,美国SEC最后认定了19位内幕交易者,并对他们提起了法律诉讼。这些内部交易者还包括约翰·弗里曼在菲利普·莫利斯的同事,他的邻居,以及诸多草坪镇的居民。据统计,这些人利用内幕交易获取的非法利润达到800万美元,涉及23家上市公司,历时2年半,同时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证券欺诈的案件。
来源:[《科学与财富·价值专刊》]
|
2002年7月23日17:22 |
|
|
市场直击 |
|
搜狐热门股 |
|
机构看盘 |
|
论坛精品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