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腾科技(相关,行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锡忠先生,曾在济南某上市公司供职多年。对"济南现象",他感触颇深。
他认为,"济南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证券市场迄今尚未理顺四大关系:一是上市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政府的关系,三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关系,四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关系。上述四大关系处理不当,"济南现象"还会出现。各地当以济南为镜,从深层次的体制角度去挖掘、评判、化解、防范,以免重蹈覆辙。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上市公司规模较小,仅局限于一地运营,注册地就是经营地,因而上市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往往夹杂着一系列非市场因素,可能会产生政府对所在地上市公司的牢牢掌控和过度干预现象。企业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旦当地政府不够开明和开放,上市公司集体出问题在所难免。
------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上市的,上市后的大股东为国资局或国有集团公司,而国资局和国有集团公司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下,实际上是名义大股东,难以真实表达股东意志。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与其说国资局或国有集团公司在行使股东权利,不如说政府在做股东发言人。而在任期制导致短期行为的利益格局下,个别作为大股东的政府部门,缺乏追求企业持续发展和追求作为股东的投资增值回报的内在冲动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的一大弊端是股权结构畸形,大股东一股独大,相对控制或绝对控制上市公司:企业运营良好时,对上市公司唱一言堂;企业出现困难时,无计可施,令管理层无所适从。而中小股东则对上市公司或不管不问或爱莫能助,鲜有对公司的关注和监督。
------我国职业经营人队伍尚未发育成熟,由于股权集中等原因,上市公司管理层多由上市前的原班人马担纲。而相当部分的公司管理层能力有限,致使企业步入"一年平、二年亏、三年危"的怪圈。更有甚者,不是对全体股东尽责,而是置全体股东利益和重托于不顾,或者唯大股东马首是瞻,讨好政府,谋求"官本位",或者蜕变为内部人控制。
在谈到公司重组时,王锡忠认为,上市公司应坚持自身主业的稳健运营,即使重组也须围绕原有主业实施市场化并购等战略转型。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所谓重组,大多是在主业衰退甚至不堪一击的窘境下,为了保壳而被迫进行主业大置换和人员大换血,导致上市公司面目全非。重组后,公司治理状况并未改善,经营仍不正常,只得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组。"济南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上市公司摒弃低层次的"重组",敦促上市公司管理层稳健经营,对股东勤勉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