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9日,两市有1237家公司公布了2002年年度报告或财务报告。笔者对主营业务收入靠前的90家公司进行统计,除茂炼转债(相关,行情)和本钢板材(相关,行情)(本钢B)尚未公布年度业绩外,其余88家公司与88家以外公司的业绩情况如下表所列。2002年利润的进一步高度集中,使88家公司总体上已成为蓝筹股的代表。
蓝筹公司市盈率依旧较低。88家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可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为88.42亿元、12.65亿元、48.90亿元、361.95亿元,依次由A股流通股东、B股流通股东、相关H股流通股东、非流通股东享有。其中的88.42亿元的净利润,占1237家公司中属于A股流通股东的177.72亿元的净利润的49.75%。按5月16日收盘价计,88家公司A股和B股流通市值分别为2927.40亿元和203.35亿元,占全部公司A股流通市值13207.59亿元和B股流通市值的828.55亿元的22.16%和24.54%。88家公司流通A股市盈率为33.11倍,流通B股市盈率为16.08倍。
全部公司市盈率明显高于蓝筹公司。计算结果表明,88家公司流通A股和B股市盈率仅是全部公司的45.77%和25.58%。蓝筹股公司的投资价值无疑要更高一些。当前市盈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同时,新兴市场市盈率高于成熟市场,是常见的现象。
88家公司主要由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组成。88家公司2002年的业绩,勾勒出这样几个看点:
第一,反映出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改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88家公司主要由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构成。2002年业绩数据表明,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比一般上市公司更高。这显示,有中国特色的境内股市,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普遍经验。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规模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在这方面,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优势无疑要比其他上市公司更明显些。
第二,有助于逐步改变投资者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认识。近年来,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存在,对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早些年欠佳业绩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并未完全消除。这影响到投资者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倾向于投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向好的业绩,有望成为吸引更为广泛的投资群体的砝码。
第三,标志着2003年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有了基本保障。目前,88家公司的业绩与88家以外公司业绩的差距正在拉大。2003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靠前的88家公司所占的营业利润、利润总等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88家公司所占权重大,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成为全部公司2003年业绩稳定的奠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