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为应对人才危机,台湾四所高校拟成立半导体学院

原标题:为应对人才危机,台湾四所高校拟成立半导体学院

随着半导体市场的火爆,台湾也出现了半导体人才危机。不只台积电、联发科大举招募人才外,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甚至向台湾当局喊话:“要更多半导体人才。”

如今,在台湾的台大、成大、清大、交大4大高校规划下,进入成立阶段的半导体学院,将如何助攻产业克服人才危机?

“积星太空站求才!”斗大标语搭配造型吸睛的火箭车,这是今年台积电的征才新策划,除了在台大、成大、清大、交大这4所顶尖大学招募外,还以移动征才车走遍5所中字辈大学(中山、中正、中央、中兴、中原)与3所科大等多所学校。有别于公司发展的低调耕耘,台积电在招募人才的行动上,比往年加倍高调。

这背后,是台积电史上最大的招募计划,预计今年要招募8000人。然而,要抢人的不只有台积电,芯片设计龙头联发科同样也在今年扩大招募2000人,更祭出“限时报到奖金”的诱因加大抢人力道。而这些半导体龙头业者的目标,几乎都锁定在高阶工程师人才上。

“工程师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作业员”,观察半导体业人才需求的现况,104猎才招聘事业群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分析称,以产业分工的特性来看,半导体中上游的设计与制造对高阶人才的需求更高,“今年IC设计抢人才,比往年更加激烈”。

人力银行揭供需真相

根据104人力银行的《半导体人才白皮书》,今年第2季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达到2.77万人,这是5年来规模最大的人才缺口,其中又以工程师的抢手程度最为火热。104人力银行资料也显示,今年第3季的工程师季平均缺额已达1万7千多人,比去年同期成长了46.4%之多。

晋丽明透露,104人力银行过往多用来征求“百万年薪以上”的中高阶主管“猎才服务”,去年来逐渐被使用在招募一般工程师上。他指出,过去科技业招募多以校园为主,如今大量使用猎才服务,足见“人才缺到紧张的程度”。

“这一年来,确实找人是满挑战的”,谈起招募难题,芯片厂神盾副董事长喻铭铎很有感触。在半导体产业需求大好的同时,科技业却陷入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今年有很多应征者,手边都有5到6家公司同时在找。人才供给变少是长期现象,但去年以来更趋明显。”

为了抢人,半导体公司各显神通。早在今年5月,群联电子董事长潘健成就亲上直播喊话征才,据了解,他在第一季还亲自跑了十多所学校求才。群联电子市场暨专案企画室经理吕国鼎表示,随着中南部的半导体聚落逐渐发展成形,“南部学生北上就业的意愿渐低,于是我们也规划到南部设立研发中心,让成功大学、中山大学等学生可在地上班。”几番努力后,终于补足今年所需人力。

但不论如何抢人,整体人才的供给仍是不够,这也让产官学界开始把重心放在教育上。今年5月,《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在立法院三读通过,“培育高阶科学技术人才”的这句立法宗旨,显然对接当前半导体业者面临的工程师人才荒,而“台清交成”4所大学相关学院,经过多时准备,目前也已经完成政府审查,正式进入招生阶段。

“技术领袖人才是很重要的,但产业界也希望学校能培养出高阶人才。”阳明交通大学副校长暨电机学院院长唐震寰的说法,呼应业界现实与新法立法宗旨,那么,为了长远解决半导体高阶人才的困境,目前4所学院有哪些新作法?又会各自端出哪些规划?

教授也有KPI

研究影响力,比产出论文重要

师资,是各校几乎都有提及的最大差异之处。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阙志达表示,以往受限于讲师费用与业界待遇落差过大、难以招募业界学者等状况,在新法赋予的弹性空间下,将有机会改善。“现在可以运用来自业者支持的经费,争取岛内外讲座教授讲课。”他提到,国际教授的薪资几乎是岛内水准的10倍以上,传统大学在过往规范下难以负荷。

阙志达以台湾大学重点科技研究学院为例,该学院与台积电、联发科、力积电、钰创四家企业合作,1亿元的计划资金就能作为与国际学者讨论10年合作的有利基础,“学院也能用类似私人企业的方式,建立单一窗口,让教授与产业有更紧密的接触。”

清华大学半导体学院院长林本坚也提到,新制度更有利于让国外知名学者来台讲课,“引进一些外面的思考。”而唐震寰进一步解释,引进外师的另一项贡献,是在国际学者来台的这段授课时间,同时也有机会带领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研发上有突破性进展,“这会带动优质的合作计划。”

除了引进国际重量级师资外,部分学院也打算透过教授升等机制的改变,引导教授的研究题目能更贴近产业所需。唐震寰表示,过去学校比较尊重老师的研究题目选择,“但在阳明交通大学产学创新研究学院,我们强调多元化升等。”简言之,就是“微调升等KPI(关键绩效指标)”,加入“研究项目对产业界影响力”的评估,取代过往以学术论文发表为主的评量方式。

结合业界在经费与设备上的资源,台湾清华大学等4所顶大将以创新模式培育更贴近产业发展的人才。(图/台湾清华大学提供)

深化与企业合作

跨域学习环境 减少产学落差

在学程规划方面,目前4校皆从元件、设计、制程、材料等半导体4大领域规划,甚至延伸出重点学程。除了与当前业界所需的项目更加契合外,目前各学院对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科学研究也未偏废。

以台湾大学为例,阙志达提到透过跨领域师资的整合,会有更专注在基础科学的奈米工程学程,“往纳米级、埃米级去走,会牵涉到更多电磁学、结构力学、热学上的问题,这都需要跨领域合作。”

力积电副总经理谭仲民进一步说明,相较于企业的获利责任,“学院更适合探索性的前瞻研究。”他也提到,过去学校实验室难以负担的半导体设备,也能透过新的学院让业界得以释出设备与人力,去协助学者在前瞻研究之所需。

至于位于台南的成功大学,则以同时有非半导体厂商合作的优势,设立智能与永续制造学程。“像是李长荣化工也开始转型,探索如何透过人工智慧串联不同面向的产业,去做到碳中和。”成功大学副校长苏芳庆指出,半导体聚焦的能源问题,如今也成为多个产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永续制造与环境所需的碳中和,在做前瞻研究的同时,也需要有跨域的整合。”

目前4所顶尖大学已紧锣密鼓规划“半导体学院”,预计每年都要招生逾百位硕博士生。阙志达透露,现阶段招生情况颇为踊跃,“台大已收到2、3百位的报名。”林本坚则看好优秀师生集结的正循环,“第1年,我们要吸引到很好的学生,老师阵容也要很强,这样1年后就会愈来愈好。”这项创新半导体学院计划,将有机会让台湾成为国际关键的半导体研究学术重镇。

来源:《今周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