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出现“房闹”真相究竟如何?

原标题:楼市出现“房闹”真相究竟如何?

17家房企指责专业维权机构“房闹”,是不恰当的。即便是专业机构在处理住房纠纷方面存有过激行为,但在现实压力下也可能是无奈之举。因此,要想根除住房纠纷,首先要规范房企的建房销售行为。如果房企能够按照购房合同的要求交房,保质保量,住房烦恼从何而来?

近日,一则“17家房企要求政府打击‘恶意维权’”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所指的是,一份名为《关于请求维护营商环境、增强房企投资信心的纾困解难报告》的文件,落款处清晰地盖17家品牌地产公司的印章。有一些购房者在房企的其他项目上喊口号,拉横幅等行为。因此,恳请合肥市政府坚决遏制专业机构的骚扰及“恶意维权”行为。

小编梳理发现,该文件称,在合肥的房屋交付中,普遍存在不合理、不合规的客户需求。因房屋质量瑕疵问题,不接受维修,无故拒收且拒交维修期间的物业费,索取巨额赔偿,有的购买者到房企其他在售项目喊口号,拉横幅等行为,客户诉求高度一致,背后可能有专业机构在推波助澜。恳请合肥市政府坚决遏制专业机构的骚扰及“恶意维权”行为。

要知道,房企所指责得购房者的骚扰及“恶意维权”,只是片面的说辞。作为利益相关者,为了打击他们,很可能存有诽谤购房者,并给他们贴上“房闹”的标签。对于政府得职能部门,在打击房闹方面,不能只听片面说辞。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厘清事实,明辨是非,确定有关纠纷的责任,公正地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上述房企指出,在房闹的行为里,客户的诉求高度一致,背后可能有专业机构在推波助澜。在小编看来,其实这也很正常,或许这是购房者维权的新途径。以往购房者拿到房子后,发现房子质量有问题或者小区配套设施不齐全、档次低,就会主动找房企理论。但与普通购房者相比,房企在人脉、资金等方面显然是具有优势,建筑知识更专业,并有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而一些购房者是建筑行业的“外来者”,缺乏法律知识。因此,房企常常忽视或不解决购房者诉求,造成购房者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维权者和维权机构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满足购房者的维权需求。这当中有行业内的、有精通法律的等等,为购房者维权出谋划策,收取相应服务费,并无不妥。其行为性质无非都是提供专业知识的服务行为,跟一些社会上提供法律服务和财务审计服务等的都是相同的。在一定程度上,专业维权者或机构的出现,意味着购房者维权的力量将被增强,与房企进行有效竞争,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成长。这也可以促使房企积极履行购房合同,保质保量交付房屋,杜绝房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从房企角度来看,专业维权者或机构“组织购房者到其他房企出售,喊口号、拉横幅,扰乱房企正常销售秩序,就是房闹。所说的这些,似乎有些道理,但经过仔细调查,购房者的行为也有其合理性。如果购房者认为房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得不当面理论,而房企人员在其他待售的物业工作,则购房者只能是去往房企其它在售楼盘沟通。

此外,如果购房者有确凿的证据,发现房企出售的房屋存有质量低劣、配套设施低等问题,只要是所陈述的内容为真实的,没有造谣或诽谤,即使他们喊口号,拉横幅,也并不无可。此举做法也给其他购房者一种善意提醒,以免日后购房矛盾再次发生。如果非要说购房者扰乱了在售项目的销售秩序,那也是扰乱了房企过度宣传和欺骗购房者的销售秩序吧!

当然,发生房闹这种事情,也是现实造成的无奈之举。购房者购买劣质住房,经与房企沟通无果后,向住建局等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投诉。但是,这些部门只能查处房企违规开发房屋的行为,无权调解房企与购房者之间的房屋纠纷和利益冲突。

虽说购房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房企按照合同承担赔偿责任,但面对诉讼程序的繁琐,时限较长,且还要缴纳律师费和诉讼费,维权成本相对较高。这导致部分购房者采取了另类维权形式,如集体上访、投诉、在房企工作场所和营业场所示威等,意在给房企制造麻烦,以至于能倒逼房企处理住房纠纷。

在小编看来,专业维权机构的成立,意味着购房者维权力量的增长。面对这种情况,房企选择上报政府,抓住维权机构在维权过程中的一些过激言行,将购房者贴上“房闹”的标签,要求严厉打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利用政府的手,打压甚至取缔专业机构,削弱购房者维权的力量,希望在未来的住房纠纷中获得主导地位。

总的来说,房企指责专业维权机构“房闹”,是不恰当的。即便是专业机构在处理住房纠纷方面存有过激行为,但在现实压力下也可能是无奈之举。因此,要想根除住房纠纷,首先要规范房企的建房销售行为。如果房企能够按照购房合同的要求交房,保质保量,住房烦恼从何而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