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施耐德电气熊宜:企业越小“纸上谈兵”越重要,规划先行是数字化转型第一步

原标题:施耐德电气熊宜:企业越小“纸上谈兵”越重要,规划先行是数字化转型第一步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当前,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时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正在经历着新的趋势和挑战。数字化的未来势不可挡,“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同时,制造业占据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三成,低碳可持续迫在眉睫。而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因素带来的冲击,使制造业对供应链韧性的需求前所未有。

近日,《驾驭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2》洞察报告发布会召开。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在会后接受了搜狐财经在内的媒体对话。

“面对重重挑战,数字化转型是破局的关键”,熊宜表示,数字化转型将为制造业带来效率持续攀升、低碳可持续加速,以及供应链韧性提高等多重收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总体转型不断加速、更关注可持续发展,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趋势。

据熊宜介绍,受访企业中达到先进数字化水平的占比从2021年的45%提升到了54%;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目标;近九成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已实现了数据的全面采集。

尽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展提速,但调研发现,企业若要实现全方位转型仍需突破重重困局。首先需要制定战略目标,92%的高管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前提是清晰、定制化的战略规划,但目前已制定转型战略并展开行动的企业仅占50%。

《驾驭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2》

对此,熊宜表示,大多数企业对投入产出都需要衡量,但中小企业需要更小、更快、更灵活的方案。“‘纸上谈兵’对越小的企业越重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规划的体系性尤为关键,需要想清楚了再干。”中小企业更需要注重规划先行,一方面减少在执行过程中的重复性投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在前后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施耐德电气为汉威科技提供透明智造解决方案,为汉威科技带来一间互联互通的“透明工厂”和持续改善生产运营的自主优化能力,使其生产效率提升12%,产能提升22%,人均产值提升14%。

同时,施耐德电气还积极开展赋能计划,以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为例,施耐德电气集结自身技术优势,汇聚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旨在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今年已是该计划发展的第三年。

以下为对话精编:

搜狐财经:数字化转型是有成本的,企业如何平衡投入和产出?

熊宜:首先,大多数企业对投入产出都需要衡量,但中小企业需要更小、更快、更灵活的方案。中小企业在现场如何把做精益做得更轻量,用数字化这些工具把以前传统的大的ERP、数据库、MES拆分,变成我们现在说的及时化管理,能够在一个更小的场景快速看到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这次调研报告里提到规划是个挑战。这一点在小企业里面更明显。大企业有时候更重视规划,会把事情规划清楚再干。小企业可能说先执行,但这里面会造成很多重复性的投入,还有很多投入的前后衔接上的问题。

比如我们为很多企业提供过服务,好多企业在系统上看起来都挺好的,也有数字化工具,但是企业打不通。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体系性地进行规划很重要,明确目标和路径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纸上谈兵”对越小的企业越重要。这个投入如果到最后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好的效益,比如降库存等,反而会觉得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很低。在前期规划阶段思考的不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

搜狐财经:您之前说过,短链、区域化可能会是趋势。在数字化大趋势之下,全球供应链会有什么趋势?

熊宜:首先大趋势上还是要往前走、往平衡上走。“短”有多种理解,比如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把供应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上能更“短”。在以前传统模式中,一个大的核心企业或者制造业企业会把供应商、供应链尽量集中。我们现在更多地讲时效性,是在信息上更短更快。“短”应该让每一层的信息,每一层真正的交付时间更可控,或更可预测。

另外是区域性、替代性,备份的灵活性需要加强。在很多关键部件上,我们要找本地的替代,或者至少有一个备份方案,这是未来的趋势,也需要数字化的支持,包括更快沟通信息,并进行更快的协同。

当前,企业面对多个供应商,保持灵活性需要通过这些数字化的工具来支持。所以供应商协同网络、互相透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行快速响应。

搜狐财经:九成以上的企业供应链都受到了疫情影响,对于制造业来说,供应链的韧性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该如何构建主动型的供应链能力?

熊宜:主动型的供应链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我们认为主动的维度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维度是提前预测,能主动或者优先于营销、市场端。供应链是为了生产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数字化能力、先前的经验,比前端想的更快一点,或者更主动一点。

第二个维度,企业想要生产产品,尤其是定制化的产品,上游就非常重要。企业要推动供应商和上游快速地按照自身的步调进行变化,这也是一种主动性反应。要把供应链当成一个生态圈,一个闭环来协同。

第三,在生产产能上进行主动协调。企业拥有很多工厂、不同方面的产能,甚至还有一部分产能在合作伙伴中。总的来说,就是把前中后端的协同通过数字化,更主动地提前进行反应,比如在原料还没有缺少的时候,供应链就能预测到未来几个月将要出现缺口了,并提前准备好。

搜狐财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据采集有待提升。施耐德电气在数据治理方面有积累和探索,从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企业如何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熊宜:从管理角度来讲,很多企业都在做精益、供应链流程、供应链管理等等,相对比较成熟,所以我们只需要一些定制化。但对于数据本身,比如如何产生这些数据,如何制定数据的标准,如何在应用场景上制定化地进行数据挖掘。不同的企业应用诉求各异;再到不同行业,又有很多不一样的特点。

例如,以往的生产企业做数据的管理,大部分是说“产、供、销”,再加上基础设备里面的部件。其中包含,流量、温度、压力等动态、实时的数据,以及财务方面静态管理的数据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在用数据开发新业务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他们的服务器上。以前是基础数据中心的算力服务,现在会考虑通过一些新的方法,运用这些数据创造新的数据服务。

在新的行业里,他们对数据的诉求又是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所以我们现在会根据一些不同的行业,从治理型的服务、搭建架构、业务场景、数据挖掘的方法等几个维度,为企业提供数据治理。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评估这个方案是否能够节省成本、增加收益,是否需要借助高级算法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

毫无疑问,数据的应用从治理端开始,再到应用侧。这是未来几年,不仅是从商业价值研究角度会关注的话题,也是从发展咨询和软件数字化这种业务的角度会关注的问题。施耐德电气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很好、且快速发展的市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