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光谷启航!大湾区首个光电学术论坛落户中山

原标题:光谷启航!大湾区首个光电学术论坛落户中山

5月20日,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暨2023首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中山开幕。

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暨2023首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本次论坛以“聚光成炬,共建湾区光谷”为主题,是以“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先生命名的首个光电学术论坛。大会汇聚近200名光电领域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及光电产业企业家,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学术研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构建湾区以及全球光电领域人才、项目、企业交流融合平台,探讨光电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打响中山“湾区光谷”的名号。

“贴心、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家,已经成为中山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全市上下正在努力将中山建设成为企业扎根发展的沃土。”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参加活动,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中山热忱欢迎更多优质产业项目、大院大所在此扎根落户,共同建设美丽中山,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致辞。

其时已至

光电产业“链式”集聚

中山追“光”故事的开头,可以从1958年开始讲起。这一年,中国光学界发生了两个重要的事件——

第一件,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问世,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这是光机所所长、著名光学科学家王大珩和团队花费心血的结晶,也为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件,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成立,王大珩是主要创始人之一。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前身。

26年后,王大珩和科学家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向国家提出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随后,火炬计划出台,中山火炬开发区成为27个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的一员。

穿越半个多世纪,历史又一次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耦合——

2021年3月28日,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下称“中山研究院”)正式落户火炬开发区,成为中山市首个高精尖领域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

今天,沿着“中国光学之父”追“光”之路,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如期举行,大会院士领衔、专家云集、企业抱团,共同为“湾区光谷”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一束60多年前的光,为何能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照进大湾区?举办这场高规格盛会,为什么是中山?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一直将光电光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火炬开发区形成了“光学成像元器件、光通信元器件、新一代光电显示和激光设备制造”四大光学光电产业链条,培育并引进了一批如联合光电、舜宇光学、弘景光电、欧普照明、洲明科技、新诺科技等龙头企业。

如今,随着“双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多重历史机遇叠加,中山迎来深中融合发展和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利好。光学光电产业作为中山市着力培育和打造的新“十大舰队”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寄予厚望。

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致辞。

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希望此次论坛和大赛聚焦光电领域前沿,积极引才、引智、引产业,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中山所能”,助力中山高质量融入大湾区发展,铸造中山“湾区光谷”品牌。

今年以来,火炬开发区优化区级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政策,形成“1+N”政策扶持体系,为企业量身打造赋能全生命周期发展的炬政策、炬金融、炬优品和炬空间“四大平台”,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项目、人才入驻。

“我们不仅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还有全流程的政务服务体系,在一线城市能办的事情,在火炬开发区我们也一定为企业家办到!”在论坛上,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赖文盛向在场嘉宾推介火炬开发区,向全球光电产业人才发出诚挚邀请。

其势已成

“政产学研”创新联盟赋能

为何“湾区光谷”能在中山火炬开发区这片热土上率先启航?可以概括为“有龙头、有平台、有人才”。

首先,是龙头的力量。一个龙头企业带起一条产业链,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联合光电“20倍以上高清变焦镜头”突破“卡脖子”技术,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

通宇通讯成为全球首批成功商用5G天线滤波器一体化产品的公司,基站天线大量应用于世界各地,是华为、中兴、爱立信等系统设备商认证的全球供应商。

欧普照明1996年从中山起家,2013年开始第一条LED自动化生产线投入生产,如今业务覆盖超70个国家,成为领先的智能照明品牌。

……

经过多年培育后,这些来自国家级高新区的光电产业制造企业已经向产业顶部发起了冲击,带动中山光电产业价值链的跃升。

其次,是平台的产业撬动力。在推动新“十大舰队”扬帆出海的同时,中山正打造以十大主题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平台,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山研究院新校址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正在施工中的中山研究院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未来,这里将成为涵盖光、机、电、算、材等专业学科的硕、博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规模超千人。

目前,中山研究院现已和中山、佛山7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21家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形成“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此次论坛上,中山市科创人才中心、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产业加速器、长光机产业促进联盟揭牌仪式也相继举行,进一步助力中山打造人才汇聚的高地、科技创新的高地、产业成果转化的高地。

中山市科创人才中心揭牌仪式、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产业加速器揭牌仪式。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2023首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大赛将中山光电信息产业链资源、创新平台、创业导师、投融资机构等双创要素“串珠成链”,预计吸引100个国内优秀团队报名参与,促成5个以上团队意向签约,20名以上优秀人才在中山就业创业,实现“以赛引才、以才促产、以产聚才”生态协同发展。

未来,从人才培育到项目孵化,中山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精尖产业育成体系,重塑光电产业发展动力。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华民表示,接下来,长春理工大学将全力支持中山研究院的发展,持续打造有规模和影响力的高级别人才、高水平科研、高科技企业,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助力中山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兴可待

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

“‘深圳研发+中山制造’也是我们光电产业打开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现场,长春理工大学知名校友、联合光电董事长龚俊强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谋求光学光电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近年来,联合光电凭借研发与制造优势,积极融入深圳的光学成像、智能驾驶、智能显示等产业链,为他们提供制造业配套。

深圳、中山的光电企业跨越珠江口进行合作研发,“软件”与“硬件”结合碰撞实现了整条供应链的国产化。这样的故事并非偶然。

深圳与火炬开发区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岸,改革开放以来,双方都经过发展“三来一补”、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等阶段,形成了光学成像与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制造产业,产业协同互补、企业交流合作广泛。

随着深中产业融合发展、“100公里黄金内湾”的不断推进,一条新的产业进阶路线日渐清晰——中山光电产业集群迈向大湾区光电产业集群。

在产业协作方面,火炬开发区正积极推动区内光电信息企业充分融入深圳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链协作和供应链分工,积极对接珠江东岸现代服务和科技研发资源,鼓励光电产业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带动光成像与光电子信息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构建光电信息产业智能生态圈。

在产业空间方面,火炬开发区谋划了超100平方公里的连片土地,为主动服务深圳产业集群就近配套。光电信息是深中合作创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未来火炬开发区将与深圳合作共建光电信息领域的龙头链主企业深中产业链协作基地,打通光电信息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构建大湾区光电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知道武汉“芯脏”的脉搏: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对准“缺芯少屏”的城墙口持续冲锋二十年后,形成了以存储芯片、5G芯片、红外芯片等为特色的“芯”产业集群,以及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聚集区,踏上了打造“芯屏网端”万亿产业集群的新征程。

我们迎来了湾区“光谷”的新故事:在中山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刻,“湾区光谷”从火炬开发区腾飞,为中山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深中光电产业协同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483名,有编制!中山公开招聘教师

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

美编:杨淑雯

编辑:林家裕

责编:李明锋

总编辑:戎明星

编审:赵云清

素材来源:南方+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