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商学院
编辑|王晓旭
最近,车企纷纷开展合作。长安深蓝汽车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共同官宣,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将与小鹏汽车和上汽集团展开合作,为旗下两大主力品牌——大众汽车品牌和奥迪品牌——赋能。更早之前,宁德时代与上汽、吉利、广汽、一汽、长安、北汽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车企出海势头强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国汽车累计出口253.3万辆,同比增长6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出口增势强劲。据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20余家中国车企进入中东市场。
新能源到了下半场,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来说,挑战和机遇是什么?车企出海的市场在哪?车企大规模的并购、破产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搜狐商学院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星,对此展开讨论。
肖星认为,新能源汽车不仅改变了能源形式,还改变了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除了少数车企例如比亚迪之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传统车企是被动的。但是制造业的复杂性制约着新势力企业,只有解决制造业的工艺、管理、流程等各方面的问题,造车新势力才能活下去。
什么样的车企能够走到最后?肖星表示,一是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体验,就像手机演变成移动电脑,要打造车的第二空间。二是跨越复杂制造业的坎。只有将两者完美融合的企业才能活下去。
对于新能源汽车出海,肖星认为,会出现两级分化的市场,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走低端市场。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新能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完全有能力往欧美市场走。
以下为对话精编:
搜狐商学院:如何看待当前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格局?
肖星: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猛的行业,不仅改变了能源形式,还改变了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是基于新能源技术的一种模式创新。这也是新势力企业都不是做汽车出身的原因,像小米、华为。因为他们看到了新技术在传统产品上的应用,以及给人们使用汽车方式带来改变的机会。其实在这个部分,传统车企是被动的,因为它还用原来的模式。老牌车企的市场相对高,但是终端没那么高。
除了少数传统车企像比亚迪,大部分传统车企在这个过程中都显得比较被动。因为大家总是希望能继续用原来的东西,不想搞新的东西。但是汽车行业比较特殊,汽车的零部件等需要满足车规的要求,关系到人身安全。从复杂程度和管理能力上在全世界产业中排前几名,可能除了飞机行业,汽车是制造业中最复杂的行业之一。
制造业是最难做的行业,无论工艺、流程、管理的要求都比其他行业复杂。这也是为什么新势力企业可以靠创新颠覆,很快在汽车行业市场里切出一小块蛋糕。但是新势力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复杂行业的制造能力,如果不能跨越这一步很难走下去。
搜狐商学院:大众与小鹏合作,奥迪与上汽(旗下有智己、飞凡等新能源品牌)合作。为何纷纷开展合作?
肖星: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前述的这一步,但是大部分企业走不出这一步,很多互联网企业做汽车没有成功,就是他不能跨越复杂制造业工艺、管理、流程各方面的要求。这对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两年前可能找些经理就能得到市场,但是走到今天,传统车企处于接受期,汽车必须要跨越瓶颈。
如果两边企业都走不过去,这个节就过不去。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行业会有一个大的起跑,传统车企会被淘汰一批,新势力企业可能更难跑。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行业里出现这样的整合的原因。这个整合其实刚刚开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需要彼此的能力。但是收购能否将两部分能力很好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因此我觉得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很正常,我也不认为这次的整合各个都能成功,最后成功的肯定是少数。
搜狐商学院:您觉得这次整合对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来说,应该抓住的重点是什么?如何通过合作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肖星:这次合作对企业来说成功与否,取决于最终自己能不能展现两方面的能力,既有运用规则模式的能力,又有创造新体验的能力。
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改变的,不止是驱动方式从发动机变为电池,而是使用汽车的方式给了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就像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原来的通话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电脑。新能源汽车也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生活空间,在这个生活空间里人们可以做很多事。这个很重要,但我确实不知道会是什么。谁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体验,有更好的第二层空间,让人更舒适,就会更有竞争力。
虽然目前还没发展到这个阶段,但是很显然,传统车企不是很擅长做这些,因此会寻求合作,但是是否合作就能做出来好东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搜狐商学院:合资车企普遍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机会。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动力从燃油车转换成了新能源汽车,而合资车企产品仍然以燃油车为主。合资车企应该如何破局?
肖星:如果合资车企能够做出来,当然可以。但是这是企业的自我革命,非常难。
一方面是人的改变,可能需要引入新人,但是如果引入新人,新人与原来团队年龄、文化层次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解决这种冲突很难。
另一方面,是合作方式。比如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合作,无论是收购还是战略合作,传统车企不能有“我是老大,都得听我的”这样的心态,不然是没有办法把两种能力真正融合的。
搜狐商学院:当前新能源出海的瓶颈和机遇在哪儿?新能源车的出口市场在哪?
肖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过去我们很多行业没有出口,还有一些出口到不如我们的地方。我认为新能源车会是两极分化的出口市场。
国内相对不那么强的企业可能会走低端市场,这些市场在新能源方面没有中国市场成熟,要求没那么高。
到底往低端市场还是高端市场,我认为我们有能力向欧美市场走。如果到当地建厂,要对当地文化有足够了解。欧美市场的汽车供应链非常完整,但是新能源市场的供应链不是很好。另外,国外建厂的成本、用工成本都会比国内高很多。因此,会面临一些挑战。
搜狐商学院:前一段时间价格战比较激烈,在红海竞争当中,这些您觉得新能源企业怎么去站稳脚跟?
肖星:节能生存,要有护城河。
同样是价格战,有的车企是有利润空间,通过降价打别人。但有的车企比如传统车企是清库存。因此,价格战之下,有的车企像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是挣钱的,但是有的车企赔得很厉害。
因此,价格战很正常,这个行业中起来一轮企业之后就会有倒掉的,格局一定会改变。
搜狐商学院:那当前还有新的新能源企业入局的机会吗?
肖星:目前新进入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过剩了。除非去收购已有企业,进行赋能,这个还是有可能的。
搜狐商学院:接下来的大规模的整合、并购和破产,您预计还需要多长时间会发生?能留下哪类企业?剩下多少企业?
肖星:不会太久,一年之内吧。也不会剩下太多企业。能够把我前边提到的两个能力都解决好的企业可以留下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