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成立的金陵石化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巍巍栖霞山,滔滔扬子江,四十二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需要,金陵石化应运而生,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石化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
四十多年来,栖霞山脚下的这片土地,见证石化事业从筚路蓝缕到崛起腾飞的发展史,陪伴着一代代石化子弟从牙牙学语变成中流砥柱。岁月如梭,如今,让我们跟着档案一起去回顾金陵石化这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一纸批复:七家企业合并整装再出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充分发挥联合优势,炼好油、多炼油,为国民经济多做贡献。1981年9月,在中央有关部委及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调研与论证下,认为在南京市东北郊生产要素密切相关的南京炼油厂、栖霞山化肥厂、南京烷基苯厂等七个石油化工企业组成经济联合体,是符合中央关于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指示精神的。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南京炼油厂等7家在宁企业联合组建金陵石油化学总公司
图源:中国石化
钟山化工厂的主要产品之一农药乳化剂
1982年1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江苏省组织南京七个石油化工企业联合的批复》,南京炼油厂、栖霞山化肥厂、南京烷基苯厂、南京化工厂、钟山化工厂、长江石油化工厂、南京塑料厂七家企业联合组建了金陵石油化学总公司。1984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金陵石油化工公司。
艰苦奋斗:为石化事业打下基础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根据国家确定的方针,石油工业部门把发展天然石油放在了首要位置。中央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安排,开始研究建设天然石油炼厂的部署方案,批准在全国新建33个天然石油炼厂。6月26日,中央书记处批准在南京地区建设一座100万吨/年的炼油厂。
测量组在王家顶进行测量 图源:江苏省化工学会
中共江苏省委接受了建厂任务,并成立了南京炼油厂筹备处。选址工作先后重点考察了笆斗山柳塘村、栖霞山甘家巷和江北沿江及大厂镇地区。8月19日,石油工业部批准了南京炼油厂厂址选择报告中所提出的第一方案,即厂址设在栖霞区甘家巷附近的乌龙山。
图源:中国石化
当时的乌龙山还是长着过膝灌木杂草、临近长江边一片荒地。来自祖国各地的老一辈石化人,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金陵石化前身——南京炼油厂的雏形。
在艰苦的建厂岁月里,干部职工心中只有工厂。1959年初冬的一天,寒风刺骨。新到的一批木材在江中被风浪冲散。为了不使国家财产受损失,面对滔滔江水,大家急不可待。老工人赵德财甩掉棉衣,大喝一声:“下”!就冲入冰冷的江水。其他职工也纷纷跳入激流,把根根圆木打捞上来。
栖霞山化肥厂1978年10月9日建成投产,生产出合格的合成氨和尿素。
建厂初期,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几百人居住的棚户区连一盆干净的水也找不到,吃水要翻过山头到另一边的池塘里拉,到食堂吃饭要步行2里多山路。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一天三毛三,青菜豆腐汤”。那时,厂里两个星期放一天假,住在南京市区的职工,有时回厂赶不上汽车就步行,哪怕深更半夜也要赶到厂里。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由于干群一致,上下同心,职工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1959年初,工程建设全面启动。1959年4月,南京炼油厂筹备处更名为南京炼油厂。南京炼油厂从1963年10月恢复建设,到1965年8月,经过22个月的艰苦奋战,工厂基本建成。随着南京炼油厂的胜利投产,结束了南京地区不生产燃料油的历史,并为日后的生产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些记忆已经成为了石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绵不绝:一代代石化人的奋斗记忆
1982年,随着七厂的联合,南京炼油厂员工作为最早的一批建设者被金陵石化的老一辈人称为“老五八”。在“老五八”精神的感召下,一批批的石化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金陵石化,在这里建功立业,一代代人生活在这里。
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1988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金陵石化南京塑料厂八车间1991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集体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相亲会上,小伙子说出“我是炼油厂的职工”这句话,那效果绝对不亚于现在的“我在市中心有套房”,姑娘们的眼光顿时看他就不一样了。生活在炼油厂的生活区,60-70平方的房子内,热水暖气通通都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完全不用愁,生活配套那更是不输别的商业街。
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建设起各种各样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设施。厂工会下辖有:电影院、游泳池、图书馆、阅览室、舞厅、运动场、游戏厅……。遇有重大的节日,工会还会举办游园会,有很多游戏项目,很热闹,电影院,票价也十分便宜。
金陵石化生活区老照片
石化剧场 图源:栖霞视点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当时有:厂子弟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技工学校、职工教培学校、医院、商店、理发店、食堂、经济警队、运输大队、印刷厂、工作服厂、冷饮厂、汽水厂、……。
南炼菜市场 图源:栖霞视点
绿色低碳:石化人的绿色节能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能源安全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金陵石化坚守“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科学推进创新绿色发展战略,奋力扛好“稳定器”、“压舱石”职责,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跨越,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金陵贡献。
金陵石化污水处理池
10年来,金陵石化累计实施300多项节能改造和环保提升项目,完成了22套装置VOCs治理。在原油加工量增加42%的基础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左右,每年废水回用量2500多万吨,相当于4个南京玄武湖的水量,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水效 “领跑者”标杆企业、重污染天气重点 行业绩效评价A级企业、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江苏省和南京市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持续擦亮绿色石化亮丽名片。
2022年,汽柴油质量升级到国Ⅵ标准后,每年可以减少1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对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雾霾的产生作出巨大贡献。一份份成绩单写满了一代代石化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
金陵石化主要生产装置
如今的金陵石化,已是中国石化第三大原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清洁汽油和航空煤油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金陵石化持续向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方面高质量发展,科学推进创新绿色发展战略,仅过去10年就实施技改技措千余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25项。新一代的石化人继承着“上一代”对化工行业的憧憬和热爱,也将会和老一辈人一样在此留下了奋斗的记忆。
来源:金陵档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