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商业的浩瀚海洋中,企业的命运如同起伏的浪潮,充满了变数。甲骨文,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三十年的行业 “巨擘”,如今却已鲜有人问津。」 遥想当年,这家企业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与雄厚的资本,在中国市场上独占鳌头,把一众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甚至让本土企业在与其竞争时都深感力不从心。可谁能料到,甲骨文最终会如此灰溜溜地撤离中国,那 “退场” 的姿态都显得格外窘迫。
甲骨文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它于1977年创立,凭借卓越的数据库技术,短短不到十年,就跻身全球行业巨头之列。「1995年,甲骨文荣登全球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宝座,市值一度攀升至640亿美元的高位。」 1989年,甲骨文踏入中国市场,彼时国内科技企业才刚崭露头角,几乎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本土对手。它恰似猛虎下山,迅速在市场上开疆拓土,一时间难逢敌手。
然而,就在这段春风得意的时期,甲骨文的傲慢悄然滋生。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多次公开宣扬不实言论,甚至宣称 “坚决不培养中国员工”。「那时中国企业尚在蹒跚学步,正为求生存而拼搏,甲骨文却以一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态度对待这个市场。」 这种自命不凡的姿态,无疑为它日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更令人愤慨的是,甲骨文一边从中国市场赚取着巨额利润,一边却在背后对客户 “百般刁难”。2008年,甲骨文向中国联通开出了高达6000万元的天价罚单,并威胁若不缴纳,就中断服务。
除了这令人咋舌的罚款,甲骨文还强制要求所有中国的服务公司支付20%的高额服务费。这般丝毫不顾客户体验、一门心思只为盈利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它对市场的漠视。
不过,甲骨文的傲慢终究自食恶果。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阿里巴巴的强势崛起,打得甲骨文猝不及防。
阿里巴巴毅然不再依赖甲骨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自主数据库技术研发,成功推出OceanBase,很快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选择。「阿里与甲骨文终止合作,标志着甲骨文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彻底崩塌。」
随着市场份额不断缩水,甲骨文内部也乱象丛生。高管接连离职、员工大量流失,晋升渠道堵塞,公司逐渐陷入 “人才匮乏” 的困境。「2019年,甲骨文进行大规模裁员,裁撤900多名员工,还付出了高昂的补偿成本。」 至此,甲骨文在中国市场彻底宣告折戟沉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身为中国人,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本土企业的崛起喝彩。「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崭露头角,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胜利,更是智慧与战略的成功彰显。」
对于那些依旧自高自大的外资企业,我们期望它们能从甲骨文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唯有尊重客户,方能在市场中赢得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