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深圳启动文化、交通、城管三大领域大部制改革试点; |
![]() |
![]() |
广东:向社会组织松绑
|
![]() |
政府角色的转变
|
![]() |
政府购买服务
|
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尝试——先天不足的深圳大部制改革 |
行政体制改革破冰之举——顺德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 | |
![]() |
![]() | |
近年来广东在大部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改革等方面也“大动作”频频。但在不少专家看来,类似于大部制的改革“只是减少了机构,相应的权力和人员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既有的利益格局并没有多大改变。 |
广东行政改革典型探索在顺德,将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三家撤并,组建为“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局”。但这种改革也面临着很多来自上面的阻力,甚至有这种情况:一个部门,上面对应16个部门,年终总结报告都得写16份。 |
![]() |
2007年——2012年 广东三步走 以金融危机促经济转型: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困局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在经济上发出“不救落后的生产力”外,汪洋强调的是“腾笼换鸟”,“扩笼放鸟”之经济政策,其核心放在了将“广东制造”改为“广东创造”。 |
![]() |
![]() |
改革方向对了 然后呢? 整体统筹:执行力要加强,要有重点地做几件事。广东应该有个规划,抓住重点,排出来,看有哪些障碍,怎么去打通。要是全部铺开去做,中国现有的体制毛病太多,只能抓一些重点。——吴敬琏[详细] |
![]() |
部门利益:“不革自己的命”,改革就很难有进展。既得利益者除了垄断行业之外,就是一些特殊的政府部门,改革方案经常是由这些部门在充分考虑部门利益的基础上再出台的。“怎么制定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 |
广东,渐入改革深水区?
有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果不在提升体制机制“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发展“硬实力”的提升将难以持久,未来发展的路就走不好、更走不远。当前的一个要害问题是生活富裕起来后,一些人丧失了当年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改革的意识在淡化。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只要把发展搞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汪洋 返回2012年两会经济报道:白银时代 |
![]()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