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伴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行业龙头股和热门板块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资本市场即将释放更大的投资空间。基金作为备受大众青睐的投资方式,后市的投资逻辑和机会成为了投资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基金佳问》栏目为搜狐财经打造的品牌栏目,对话具有影响力、投资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解读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展望各行业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讲解如何解读市场行情,挑选有潜力的基金产品。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搜狐财经编辑,《基金佳问》栏目主持人,主要关注基金、券商、私募等金融领域。
可以重点配置的主线包括以AI为代表的创新线、周期见底后的复苏线、以及以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为代表的制造线。
除了比较盈利能力和基本面变化,更需要重视一家银行“灵魂要素”对银行经营以及估值的加成。
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的投资主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等细分领域可能将涌现出各种投资机会。
全球芯片产业预计今年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弱修复,逐渐走向周期复苏。
a>今年两会部分产业政策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长远的意义。
未来的医药行业是偏成长和创新的行业,满足未满足的需求是医药根本属性,这只能通过创新来实现。
未来AI可能在金融、医疗、互联网等领域有更多更实用的商业落地,为AI企业带来可观营收现金流。
港股可以观察的时间点,在3、4月国内一季度经济复苏在财报后能进一步确认。
中小投资者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将成为大势所趋,A股投资者中散户的比例将会降低。
投资专精特新方向,需要力争赚取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内在价值增长。
当前位置看,冲击大部分反映在股价上,最猛烈的时候已过去或即将过去。
油价上涨持续性较弱,更应关注欧美经济下行幅度是否超预期,从而判断油价及能源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后续市场风格会趋于均衡,价值股有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下半年复苏预期较强,带动小盘股行情走强。
中期来看行业整体可能仍将处于紧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状态。
创新驱动和消费升级是疫苗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二类苗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把握新渠道崛起的红利、公司治理优秀的企业会有更好的表现。
预制菜行业是消费行业里难得的高增长赛道。
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会在基础教育均衡化和高等教育职业化的主题下进行。
如何服务更广泛的受众、满足更多元的需求,可能是直播电商下半场探索创新的方向。
从长期角度来讲,新能源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煤炭板块的估值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仍然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随着利率水平大幅下行,债券资产能给基金提供的票息收益在降低。
基建的投资需要比较注重时机的选择,要紧密跟踪经济周期以及政策的落地。
目前看板块股价下行风险相当有限,上行空间还需稍做等待。
短期来看,市场可能还会震荡或者小幅调整
医药板块相关利空带来的估值下杀和业绩下修都已兑现,利空已基本出尽。
当前疫情防控压力较大,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短期可能会有较好投资价值
港股的吸引力在于低估值、高股息率及优质成长性标的。
市场对于上游材料涨价拖累整个军工行业业绩的看法,也许过于悲观。
预期油价短期快速跳升,要注意回落的风险。
持有时间越长,“固收+”基金收益跑赢不含权益的理财产品的概率越高。
未来券商板块将走向分化,那些具备财富管理优势的券商有望走出Alpha逻辑
关键是挖掘更有核心竞争力、更有长期市场性的上市公司去投资。
医药板块疫情带来的泡沫和亢奋情绪已基本挤出,更多回归行业本身的成长逻辑。
在当前宏观经济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科技板块明年的业绩展望可能不宜太乐观。
未来地产板块投资需要精选个股,部分优质地产股会回归合适的制造业估值水平。
经济是银行业基本面的领先指标,也是主导银行股行情的核心因素。
消费板块疲弱的走势可能慢慢接近尾声。
本轮周期的上涨与以往不同。
长期而言,光伏板块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这一波券商的上涨行情,本质上是针对财富管理赛道中的基金行业。
当前新能源行业景气趋势仍在上行阶段。
油气类产品依然谨慎乐观,但产品波动性会明显加大。
看好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趋势与投资回报。
现阶段医美行业是新兴消费中不错的赛道选择。
从碳中和来看,无论是新能源行业还是周期行业,优秀的龙头企业将最为受益。
高端千元价格带扩容和次高端价格带酱香酒的崛起是白酒行业最凸显的两大特征。
一线城市未来房价将大概率趋于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小幅降价的可能性。
在全球芯片供需不足的当下,本土化芯片进程会出现加速。
科技板块投资仍然依赖于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周期景气度。
碳中和政策落地进展是后续关注传统高碳排放的重点。
MOM的发展有利于公募基金行业突破规模增长的瓶颈。
以A股市场稀缺的数字经济龙头公司最为引人关注。
2021年港股新经济将成长提速,老经济将折价收窄。
汽车行业能源与科技的变革刚刚开始,造车新势力刚好享受时代红利。
整体新能源的投资上,主要选择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
长期来看,从港股整体的大势的格局来说估值应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