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每年3月份,汽车市场销售曲线都会出现上扬,但在油价上涨、税收上涨等众多不利因素下,今年一季度轿车销量增长仍然强劲:3月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30万辆,4月份更是同比增长六成。更有意思的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表明,国有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开始回升了。
但《中国经营报》载文认为,单纯看数字并不能说明汽车界已经走出利润下降的危险区。事实上,发改委统计的是制造企业上报的利润数字,并没有分析其中的具体情况。
比如,长安福特、一汽丰田等企业采取的是产销分开、独立经营的方式,利润在工业制造和市场两端被分开,但主机厂仍然对销售公司拥有强大的制约力,当销售公司利润高的时候,不排除生产企业要求销售公司把利润转移给它的可能。而在产销一体的公司内,企业也可以把仍在运输途中的车辆、经销网络的利润算在自己账上。这样的利润数字很难说清。
总体上看,新增产能的风险仍存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称,2006年汽车产能将达700万辆。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称,2005年全国建成产能850万辆,2010年估计不低于1250万辆,扣除届时200万辆的二手车供应量,销售量不会超过1000万辆,而相应新车产能超过预测需求200万辆,大约1/3放空。
虽然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能增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但从国务院将汽车列入过热产业的信号分析,对汽车业产能的支持不会无限放大。如果汽车企业一味增产,中级车价格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利润能否增长就是未知数。
专家分析,2006年新的库存会更多,而且可能比2005年更难消化,因为新增加的轿车品种太多,消费者难以决定。
支持利润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但落实到汽车原材料采购上却并不乐观。按照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今年钢材将涨价10%,低于去年的水平。但多数企业却表示,汽车用钢并没有降价。某合资企业采购部负责人称:“原材料不仅没有降价,涨幅还在加大。而汇率的变化也让合资企业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与此相应,零部件厂家却因为生产品种的增多,不愿轻易降价。在这种博弈关系下,整车厂扩大利润的空间并不大。
理性分析,整车厂亏损面加大的趋势已经得到明显遏制。但利润损失的因素仍然存在,南汽、东南、昌河和金杯仍未扭亏,从市场平稳增长到利润平稳增长还需要时间。(张召虎)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