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专家联盟

泡沫悬疑搅动中国股市

        王磊

  持续升温的中国股市正在使人疯狂。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月26日,沪综指数在2900点上下剧烈波动,北京投资者程女士显得格外谨慎。

过去两个月,她在股市的投资收益超过30%,但大盘暴涨的同时,她突然“觉得有点悬了”。

  朋友们纷纷入场的“热烈气氛”,让程女士后背发凉。“电话不停打来,问个股的,买基金的,关键是好多人都是对股市一无所知的主儿!”曾经历过上个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火爆的她知道,当无炒股经验的投资者大批量进场的时候,差不多就意味着市场“热过头了”。

  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盘股指,似乎也显露出一丝不祥的迹象。

  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可谓波谲云诡。1月25日,沪综指下跌90点,创7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如同给滚烫的市场倒了一盆凉水。第二天,早盘大跌,午盘则触底反弹,多空双方的剧烈博弈,当日微幅上涨0.88%,而最大振幅达6.48%,显示出市场分歧正在加大。

  泡沫悬疑

  震荡不是没有依据的。

  1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公开表示:“我们是做实业的,不是做投机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吃我们自己的饭。在股市进和出,关键是要发挥积极作用,不能去哄抬,抬高了之后猛跌,泡沫没了我们的企业到哪里去啊?”

  这样的表态,对于习惯了“政策市”、喜欢揣摩管理层动向或暗示的投资者来说,可能被看作减持的信号。

  事实上,按照这个逻辑,在大盘急速上涨的过程中,来自多个方向的“风险提示”接连不断。

  年初,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前摩根斯坦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发出“泡沫预警”:内地股市已经出现泡沫,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他甚至预测,过去一年已经翻番的这轮牛市 ,将与以往一样,由于政府的干预而结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都将与资本市场的极度起伏相伴随。

  “谢大嘴”的预警,引发了经济学家层面的一轮热烈争论。来自上海的证券专家谢百三,认为泡沫破裂的说法“不符合中国现实”。他承认要警惕泡沫,但“即使有泡沫也要小心翼翼地疏导,凡是鲁莽的捅破泡沫的,都没有好下场”。谢百三说,股市温和上涨、走牛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海外投资机构对一年上涨超过130%并高温不退的A股市场也发出了各种风险警告。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称,中国上市公司的面貌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发生奇迹改变,在目前的1400家上市公司中,许多企业依然质量低劣??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会计制度使得人们无从知道它们的确切财务状况。“谣言、内幕交易、一些庄家哄抬股价,这些都让目前的中国股市注定仍是短期投机者的天堂。”

  去年年底对中国股市做出各种乐观预期的国外分析机构,如今也都开始调低调门。摩根斯坦利、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投行相继发布研究报告,提示A股存在泡沫风险。

  就在1月25日大盘暴跌当天,被称为全球投资大师的罗杰斯发出“魔鬼预言”,称近期中国股市向下调整是正常的,而投资中国股市最好的机会,要等到2~3年后。

  有趣的是,外资机构唱空A股的论调,却遭到国内分析机构的联合“反击”。他们认为,像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之类的境外投资者,目前的持仓量都达到90%以上,是“唱空不做空”,分明是暗藏阴谋,就像许多外资投行当年一直高调唱空上海楼市,却悄悄地囤积着上海的楼盘,明显带有“打压建仓”的目的。

  当然,国内一些分析机构也在反思。目前,A股市场的市盈率已经站在全球前列,股价上涨的基础??上市公司净利润并没有同比迅猛提升。比如,股价高达108元的“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市盈率从25倍提升至50倍,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泡沫。同样,对大盘蓝筹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市场中也都存在类似担忧。

  必须承认,中国股市的确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并且彻底摆脱了当年的疲态。仅一年半时间,沪综指从不足1000点跳升到今天的2900点,总市值超过10万亿,百元股重新现身,年度涨幅位列世界前三位。在大熊市 中普通投资者的损失,这一轮上涨之后,基本上都弥补回来了。

  那么,再度上涨的理由何在?

  全民炒股

  疯狂往往不需要理由。在股市中,它相互传染。

  王女士在2005年年底买了一万股万科A,当时差不多每股5元。到今天,股票涨了3倍。她这一年辞职去国外陪丈夫,回来一看,“股市上挣得比上一年班还多”!

  身为某公司领导的刘先生从不关注股市,可最近让自己的司机说得眼花耳热。他的司机是位老股民,2006年下半年拿了10万元入市,到年底收益竟有40%,然后又准备投20万元进去。“人家几个月挣的,和我年薪都有一拼。”

  股市赚钱的消息,在这个冬天一点不亚于“流感”的传染速度。

  办公室里,饭桌上,公司的业务研讨会,或者朋友们的私人聚会,人们都在到处“谈股论金”。各类证券营业部重新热闹起来,以前在里面打着瞌睡消磨时光的退休老人们,今天眼光铮亮,精神矍铄。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包括A股、B股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个人开户数量已经突破8000万户。同时,A股账户的单日开户数在当周创出历史新高,日均超过了9万户。

  分析人士说,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数量计算,现在每100个人中就约有6个人投资股市,而目前证券投资者又以城市人口为主,以此计算,大中城市中参与证券投资的人口比例更是高得惊人。

  在一些城市,投资者疯狂入市,不但将开户柜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也频繁出现堵单和紊乱的麻烦。火爆的行情,让长期受冷落的证券公司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如临大敌”,信息系统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软件产品质量欠佳等问题一时间纷纷暴露出来。

  “这样的场面,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全民炒股的时期。”一家分析机构动情地表述。

  有所不同的是,当年的“股民”,如今很大一部分分流,成为“基民”。2006年平均收益达53%的光辉业绩,让“基金”在不少普通人眼中成了实现发财梦想的最佳途径。

  2007年新年开市以来,两市基金新增开户数出现“井喷”,截至1月24日,新增基金开户数达102.5193万户,基民的暴增已超出所有公司的预期。

  连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都不得不亲自出来做“投资者教育”。他在证券业大会上讲了两个让人担忧的故事。

  一件是证券公司到社区开拓业务,将投资者成“批”拉到营业部开户。这样的证券公司对投资者风险提示了吗?“不能说市场好能赚钱,就把投资者拉来开户,这样做是不对的。”

  还有一家基金公司在某银行卖产品,做了很多动员工作后让一位老太太买了基金,可一会儿老太太又返回银行,询问基金公司,她购买基金利息是多少。“这说明投资者并不知道基金是怎么回事,错把基金当成了买国债和银行储蓄。”

  显然,管理层传达的信号是明确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对基金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蜂拥加入到“基民”大军,这增加了市场整体风险。

  其实,“风险信号”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谢伏瞻新闻,谢伏瞻说吧)在公开场合“告诫”股民“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全国社保基金 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则表示,尽管股票市场火热,他并不打算在2007年提高在股票资产上的配置比例。还有银监会发出的警告,对个人贷款进入股市炒作的行为要严加防范。

  同时,国有股和法人股如何渐次减持流通,也已提上日程。1月,6家上市公司在行情最热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法人股的减持。而更大额度的国有股度过限售期并开始减持,虽还没有启动,可国资委已经给出了初步的原则。

  “目前总市值10万亿元,可别忘了大约6万亿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然没有真正的流通。”证券专家张卫星(张卫星新闻,张卫星说吧)对记者表示,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过去没有流通的股票拥有了流通的权利,“名义上可以卖了,但实际还没有卖,它们还都趴在那儿呢!”

  张卫星认为,目前股价高企仍然是“资金推动型”。A股市场只有1400家上市公司,但各路资金规模非常充沛,规模巨大,资金的供给过盛和可买股票数量过少,形成供多需少的矛盾,这就是股价飞升的原因。他预测,一旦名义上可以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开始实质的抛售行动,对市场的冲击仍是巨大的。

  财富幻觉

  “泡沫?1500点的时候就有人喊泡沫,现在都奔3000点了!”一位准备“追高”的投资者对记者说。的确,用“非理性”来批评投资者的疯狂,可能并没有说服力。

  事实上,“买涨不买跌”是多数人遵循的经验,因为它屡试不爽。

  “你说基金火过头了,可是在证监会等待发售的基金还排着长队!据我所知,一家募集了400亿元的基金,现在刚刚建仓100亿,他们还有大量资金等着入市呢。”上述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只要“后备军”(场外资金)源源不断,赚钱机会就永远存在。

  这是一种典型的“赚钱效应”,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华生博客,华生新闻,华生说吧),非常理解牛市中投资者的“理智决定”:“看到别人都赚钱了,自己自然会着急,劝也没用!”他说,像这种一年翻番的大牛市,恐怕在10年中也难得一遇,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所以“老百姓的兴奋”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恰恰是所有人的“理智决定”,有可能导致市场的非理性。

  “如果像现在这样两个月30%、40%的收益率,谁还想干活啊?全国人民都别上班了,各行各业都去炒股得了,因为再没有比股市更好挣的钱了。”华生反问,“可以问问投资者,这样的市场,你认为能持续吗?”

  华生对记者说,越来越强烈的“赚钱效应”会导致“财富幻觉”,它不但会透支牛市的未来,而且最终当它到达一个临界点时,就会突然反向循环,一下子陷入信心丧失、越来越糟的熊市下跌通道中。“任何时候走极端,都会引发泡沫破裂,当年一盆君子兰还炒作到几千几万元呢,最后呢?何况股市!”

  股市潮涨潮落,经常被人当作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然而中国股市14年的发展,似乎与中国经济并不关联。它更像一个群体心理游戏:当所有人都认为牛市来临时,牛市来临了;当所有人认为熊市到来时,它就到来了。而更糟糕的是,许多人记住了赚钱时的快乐经验,却没记得赔钱时的惨痛教训。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

(责任编辑:刘雪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华生 | 张卫星 | 谢伏瞻 | 摩根 | 斯坦利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