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券商论市

以变化的眼光看泡沫

  近期对于市场趋势的预测分歧较大,泡沫又成为争论的核心词。“泡沫论”者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阶段,泡沫已经达到了堆积的阶段,股市出现大的调整在所难免;而“非泡沫论”者认为泡沫是股市天生的朋友,目前国内股市的泡沫仍然处于合理范围那。

对于股市的后续发展仍可看好。对于此两种观点,笔者倾向于后者,观点未免东施效颦,但也想发表自己对市场的看点。

  观点之一: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是证券市场运行的基石。虽然从静态市盈率上分析,国内股市40倍附近的整体市盈率水平确实比较高,但市盈率的要素之一是业绩,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与否是改变市盈率抑或改变对市盈率的预期的。从目前上市公司业绩分析,年报和一季度季报的增长势头之猛出乎意料。一方面,受益于GDP的快速发展,价格向下游的传导,不仅仅石油、有色、钢铁等基础行业业绩大幅增长,化工、终端消费品行业的业绩也曾现良好势头,舒卡股份、华峰氨纶就是案例。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持续多年,为何上市公司业绩有如此的滞后性?应该从另一个层面考虑。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收尾,绝大部分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已经和股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而,体现业绩,提升股价已经成为非流通股股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等也成为客观因素。可以说,泡沫随着业绩增长会自动消退。

  观点之二:提出股市充满泡沫观点者,往往认为市盈率过高,垃圾股价格已经一飞冲天等现象来说明问题。其实不然,此资产非彼资产,ST中燕注入的是杭州口腔医院资产、ST庆丰注入的是连锁酒店资产,如此种种。那为什么说这些是垃圾股,加以ST就是垃圾?股价飞涨就是非理性的表现?谬也。只不过没来得及更名,注入资产尚未体现业绩而已。如果望文生义,认为大盘蓝筹股的上涨是代表理性投资,ST股的上涨就是股市非理性表现,那就是犯了教条主义。在这样一个时代,本身就是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产配置的时代。没法进行股改的,自然要发挥一下壳的余热,而需要借助证券市场的,自然也会寻求壳的资源。一些题材股的上涨有其市场的合理性,代表的是资产重组过程中对于优质资产带来回报的期待。况且,这一轮资产置换的大潮并非局限于ST股,众多的绩优上市公司在忙着整体上市,业绩平平的也在忙着通过定向增发完成优质资产注入。因而,随着形势变化,市场的内涵在发生变化,在发生大规模资产置换的时期,单纯用市盈率,单纯用原有资产的估值来解释现象是不可取的。

  当然,以上是对于泡沫论的一些看法。在看好股市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有些担忧:

  担忧之一:如前所述,资产注入浪潮正如火如荼,造成这一现象的正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所致的股东利益一致。但担忧的是,非流通股股东的资产注入有可能出现两个现象,一种是好心办坏事,大股东出于扶持上市公司的良好意愿,往往拿出自认为“好”的资产,如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见效比较明显的地产项目,但地产项目有明显的周期性,持续盈利能力令人怀疑,容易引起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波动。另一种是注水资产,资产注入本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也不乏浑水摸鱼的,有些大股东抬高资产评估价格抑或注入盈利能力不如上市公司资产的,也是存在的。这就需要不仅仅加强制度监管,也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对这些不良企图提高警惕。

  担忧之二:非流通股的套现。从目前的事实分析,大小非流通股股东的套现欲望是相当的强烈,能减持的尽量减持,能早减持的尽量早减持,业绩高速增长的中信证券时隔不久就会出来被非流通股股东减持的公告。似乎尽早变现成为共识。此共识不仅仅对于机构,对于个人股东更甚。当然,担心日后被收取资本利得税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如此强烈的套现欲望不能不令人担忧,大股东忙着减持,能把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么。这甚至令人怀疑一些大股东注入周期性资产,造成业绩大幅提升现象的背后真实意图。一旦大股东完成减持,而注入的周期性资产开始步入业绩低潮,买单的岂不是又一轮散户?

  以上是对目前市场的一些思考,未必成熟。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个人见解还远未到谈论泡沫的时候,证券市场的黄金发展期也不会就此中止。当然,观点还是需要事实来检验的。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