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增长强劲的背景下,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占用资金清欠、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重大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完成或取得重要进展,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6年度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度报告。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依然存在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大盈利质量不高,行业、公司业绩分化加剧,关联交易巨大、公司独立性堪忧,现金流较为紧张、现金回收压力大,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比例高,部分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意识薄弱,资金占用风险尚未完全化解,部分公司年报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上升
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来看,2006年度该比值由2005年的11.11下降到4.18,反映出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减弱,非主营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增强。
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0.17%、1.39%和25.94%,增幅均较小。其中,管理费用增幅明显与收入、利润增幅不匹配。2006年度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较上年计提数减少58.32亿元,但转出数较上年增加了67.62亿元。因此,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冲回等方式调节利润的可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度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62.49亿元,同比增长了333.88%,占净利润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9.77%提高到12.90%,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深市主板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提高,盈利质量有所下降。
业绩行业分化加剧
2006年度深市主板采掘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为0.543元,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各行业首位,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以0.409元的每股收益从2005年度的第六位跃居第二位。
但在整体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传播与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相关公司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已连续两年整体亏损。其中,传播与文化产业以平均每股亏损0.185元列深市主板各行业末位,信息技术业平均每股亏损0.124元列倒数第二位。该两行业亏损对深市整体业绩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盈利行业与亏损行业之间的业绩差距非常明显,表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行业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利润贡献集中度高
2006年度净利润金额前二十名的公司贡献利润301.10亿元,同比增长72.27%,占深市主板净利润合计数的62.15%,这表明大盘蓝筹股公司已成为提升深市整体业绩的基石,其利润贡献的集中度很高。其中,鞍钢股份以68.45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深市主板公司净利润榜首,是第二位的中集集团净利润的2.47倍,成为深市名副其实的蓝筹新龙头。
数据显示,中金岭南、杭汽轮B、云南铜业、吉林敖东、中集集团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高达1.707元、1.509元、1.508元、1.353元和1.249元,位列深市公司前五名。但部分蓝筹公司,如吉林敖东主要收益来源于参股公司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扣除该部分收益后其主业业绩并无增长,由于证券业经营的周期性特点,其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持续性。
此外,2006年度仍有133家公司业绩较上年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合计下降金额达115.83亿元。其中,TCL集团较上年一举增加亏损16.12亿元,列深市业绩下降绝对金额第一名。
定向增发效应良好
公司整体独立性堪忧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实现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2006年度深市主板63家公司实施或提出了定向增发预案,其平均每股收益高达0.407元,同比增长59.34%,表明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以鞍钢股份为例,2006年3月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股份收购控股股东资产,实现整体上市,2006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96亿元,同比增长106.12%;利润总额92.13亿元,同比增长208.95%;净利润68.45亿元,同比增长229.24%;摊薄后每股收益仍高达1.154元,同比增长64.19%,成功实现了做优做强的目标。
但是由于实现整体上市的公司为数尚少,深市主板仍有270家上市公司存在关联销售,占公司总数的55.10%,销售金额高达1193.89亿元,接近主营业务收入的10%;266家上市公司存在关联采购,占公司总数的54.29%,关联采购总额高达1838.23亿元,接近主营业务成本的18%。因此,从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仍然非常普遍,交易金额巨大,比重较高,上市公司独立性仍令人担忧。
亏损面缩小
巨损大户日趋集中
据统计,2006年度深市主板亏损公司76家,亏损面为15.51%,较2005年度的24.49%下降了8.98个百分点。亏损总金额由2005年度的286.48亿元下降到166.77亿元,减少亏损119.71亿元,减亏幅度达41.79%。
但值得注意的是,亏损金额前二十名的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24.95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40.15亿元的亏损,增幅达到47.35%,反映出巨额亏损公司日趋集中的发展态势。其中,电子行业两家较早进行跨国并购的TCL集团、京东方A分别以19.32亿元、17.22亿元的亏损列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度亏损金额第一、二位。
目前S、ST、*ST和暂停上市几类公司总体均亏损,其中S股公司110家整体亏损39.04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11元;ST公司19家整体亏损8.34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14元;*ST公司59家整体亏损30.81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206元,暂停上市公司13家整体亏损2.31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081元。S、ST、*ST、暂停公司巨额亏损对深市主板公司业绩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拖累了深市主板公司整体业绩。
现金流有所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0.47元,同比增长16.86%;加权平均每股现金流量净额由2005年度的-0.01元提高到0.16元。现金流量指标表明,2006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回收及存量状况有所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有现金流的支撑。
但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19.15%、23.61%的增幅相比,现金流量指标的增幅明显落后于主营业务的增长,上市公司仍存在较大的现金回收压力。
非标审计意见比例高
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占比为14.08%。
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为34家,与2005年持平;保留意见的由2005年22家下降到6家,但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的由2005年的7家上升到11家;而无法发表意见的仍高达18家,其中4家公司账面实现盈利,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财务、经营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低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非标审计意见总体比例下降,说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占用资金清欠以及相结合的资产、债务重组等行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状况,但从14.08%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来看,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仍处于高水平,资产质量尚无法令人乐观。
部分公司分配意识淡薄
与业绩大幅增长相对应,2006年度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共有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占公司总数的40%,比2005年家数增加了20家,提高约4个百分点。
其中,拟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188家,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212.54亿元,同比增长21.44%,占上市公司当年实现总体净利润比例为43.87%。此外,有45家公司单独或结合派现推出了送股、转增或数种分配方式组合的利润分配预案,送转比例在8以上的公司有11家,其中8家公司送转比例达10送转10,高送转公司家数明显增加。该等数据表明不少公司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股东的股息收益率有所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高达60%的上市公司未提出利润分配预案,其中除亏损公司以外,尚有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例如许继电气、阳光股份、锌业股份等12家公司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且可供分配利润均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许继电气、阳光股份2006年度每股收益高达0.338元和0.3元,但该12家公司连续两年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利润分配,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分配意识淡薄,回报股东的意愿不强。
清欠工作基本完成
自2000年后暂停发行新股,深市主板再没有新的上市资源流入。资金占用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解决难度也更大。
据统计,2006年年初深市主板共182家公司存在资金被占用问题,合计占用金额高达231.91亿元。2006年度证券监管机构全力推进清欠工作。深市主板公司率先进行了以股抵债的试点,并进行了红利抵债、以资抵债、资产重组等多种尝试。截至2006年12月31日,162家公司完成清欠,占应清欠公司家数的89.01%;清欠总金额151.48亿元,占应清欠总额的65.32%。清欠工作的基本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对清欠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20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金额仍高达80.43亿元。2006年度双环科技、湖北迈亚、长源电力、*ST丹化等22家公司顶风发生新增占用资金11.86亿元,对市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如何解决发生资金占用的治理问题,建立长效的杜绝占用的机制,仍是今后监管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
新会计准则影响不明显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上市公司按照规定在2006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从2006年年度报告相关数据来看,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提升程度将远远低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此前市场有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水平,从而降低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判断并无充分的依据。
从差异调节表汇总情况看,扣除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后,深市主板490家公司按新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比按旧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净增加34.96亿元,增幅仅为0.60%。即使与深市主板公司净利润进行比较,也仅占净利润的7.22%。
年报补丁现象较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深市主板共33家公司刊登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年报补丁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目前来看,年报补充和更正的事项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数据、子公司财务数据、股东持股情况填列错误,以及未披露主营业务业绩变动原因、接待投资者调研情况、董事薪酬等方面。其中不少事项属于上市公司相关年报编制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导致的低级错误,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质量。
为做好本次年报披露工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深交所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工作,通过指定披露报纸或网站上市公司专区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有关执行<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的披露要求》、《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2号——年度报告中有关股权激励事项的披露要求》等。此外,由于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为确保新旧准则衔接过程中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深交所已在上市公司业务专区开设“新旧会计准则过渡业务专栏”,方便上市公司查阅与新会计准则相关的业务通知和指引,确保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根据有关要求,深交所2006年年报事后审查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截至5月17日,深交所共发出年报问询函80份。针对在事后审查中发现的诸如上市公司新增占用资金,业绩预告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年报披露存在重大遗漏等问题,深交所将会同相关证监局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年报披露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进行处理。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的非流通股股份禁售期(12个月)届满前十日,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明示不同意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
2007-05-18 09:27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