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 2007十大全国国有企业典型巡礼 > 2007十大全国国有企业典型相关报道

中国海油:培育整体优势 实现协调发展

  中国海油自1982年成立以来,油气产量已由9万吨上升到4033万吨油当量;资产总额从28亿元上升到2507亿元;利润总额从亏损上升到490亿元;上缴税费从800万元上升至321亿元。

  在中央企业中,中国海油的资产规模和销售总额分居第11位和第14位,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却分排第4位和第2位,人均创利润额更是跃居第一。

在中国海油,1元钱的人工成本投入可以换来11.9元的利润,2006年人均油气产量为900多万吨,人均创利114.5万元,人均上缴税费77.9万元。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上中下游一体化、从国内到国际、从浅水到深水的三大跨越,一个单纯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已变为集六大产业于一身的综合型国际化能源公司。

  (一)

  协调发展是中国海油的一种战略模式,是中国海油打造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999年,中国海油就在谋划境外上市。

  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

  “我们不仅要做大做强优质资产,还要保住、激活不优资产,实现协调发展。”中国海油总经理、中海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傅成玉告诉记者。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将麾下4个地区公司的油气资产集中起来,成立中海油有限公司到境外上市,让3%的高素质员工在带走80%优质资产的同时也带走所有债务,以盘活集团整体资产,带动集团整体发展。

  耐人寻味的是3%的职工比例设计。

  当时,中国海油有职工3万人,3%也就900人,如此低比例的人员进入,意味着上市部分必须定位为立足油气资源的管理公司。这样一来,其油田工程、油田服务、油田建设甚至勘探开发研究等业务都可以按照市场的价格,外包给存续企业,形成“以优带辅、优辅互补、优辅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设计油公司上市方案时,中国海油就明确,走完中海油有限公司上市这步棋后,就要对拥有12%资产、37%职工的专业公司体系进行合并同类项式的整合;然后,再重整拥有8%资产、60%职工的基地系统,三步一气贯通,一步一个特色,形成协调发展模式。

  (二)

  中海油有限公司上市后,中国海油立即启动了专业服务板块的跨地区业务整合,将海上工程、设计、平台制造公司整合成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将钻井、技服、物探和船舶运输业务重组为中海油服公司,2002年成功进入香港资本市场。

  如果说,改革重组拥有12%资产、37%职工的专业公司体系是个挑战,那么,更大挑战是让基地系统焕发活力。这个系统只占有8%的资产,却拥有60%的职工。

  “这是改革的最大难点,我们必须给这2万多人创造生存发展的机会。”傅成玉说,像基地系统这样的存续企业同样应分享改革成果。在重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把员工视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不是包袱;坚持把员工当成改革的主体,而不是对象;坚持认为任何资产都有用,就看找不找得到机会。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按照“产业规划,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的指导思路,中国海油对分布在10个省市的基地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2006年中海石油基地集团公司利润增长26%,达到11.6亿元。

  “在中国海油,改革已成为一种常态。”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语之一。“中国海油的4个上市公司加上基地公司,任何一个单拆开来,都不是大型石油公司的对手,但合在一起就很有竞争力,这就是整体优势。”

  (三)

  延长产业链条,是中国海油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形成特殊竞争实力,是我们的产业模式。”傅成玉说,要做到这些,中国海油必须独辟蹊径。

  围绕稠油开发市场,是中国海油的第一选择。傅成玉说,稠油不光开采难度大,而且价格低,一桶稠油比正常油要少卖5美元到7美元,他们选择了生产重交沥青让其增值。如今,中国海油不仅生产重交沥青,还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中海绥中36—1沥青”的产能已超过300万吨,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

  化肥是中国海油涉足下游的又一选择。如今,中国海油已把化肥产业当成支农产业来发展。去年他们在海南帮助农民进行测土施肥试验,一年算下来,农民可节约肥料22%,增产16%。傅成玉透露,今年他们将把这种试验扩大到吉林、广西等省区,并聘请农科院等专家研究不同农作物的施肥比例。今年他们投资6000万元搞化肥直供,降低农民购买成本。

  早在10年前,中国海油就开始思谋进口LNG(液化天然气),大力开发清洁能源。2006年6月,中国第一个进口LNG试点项目广东LNG一期工程投产,上海、浙江、福建3个LNG项目的供气资源亦全部落实。可以预见,到2010年,中国海油将成为中国最大的LNG供应和销售商。

  海上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紧锣密鼓。

  据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国海油将建设第一个海上风能试验站。

  石化产业,中国海油通过与壳牌合资进行,设计规模为80万吨乙烯和230万吨化工产品。

  炼油产业,中国海油独资兴建的惠州炼油项目2005年底正式开工,它拥有我国第一家单套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的炼油装置,原料为渤海重质稠油。

  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让中国海油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关联产业和产品,开辟价值“蓝海”,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多了一层水,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与陆上几乎就变成了两个不同的行业,需要一套全新的、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傅成玉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海油的主力油田区渤海湾地区的油质为重质稠油,世界油田的平均采出率为30%到40%,它的采出率仅为13%到14%。为了变劣势为优势,中国海油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形成了世界领先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以钻井压裂、适度防砂、合理注水、调剖注聚等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海上稠油采收率5个百分点。傅成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渤海湾地区海上探明储量为40亿吨,其中稠油17亿吨,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可以多采出原油8500万吨,几乎相当于大庆油田年产量的2倍。

  优快钻井是中国海油的创造。中国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告诉记者,就是这项技术,让中国海油钻探一口常规井的平均速度从50多天缩短到10多天,最短时为1.61天。海上钻井一天需花费20万美元到30万美元的费用,钻井周期的缩短大大降低了中国海油的成本,让他们在与国际同行的对比中,始终站在成本领先的前列。

  油田开发建设的“中海油速度”,也让中国海油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旅大10—1、旅大5—2、旅大4—2是中国海油在渤海湾地区的3个稠油油田,从2002年发现到2005年建成投产,仅用了3年时间,而在国际上,这样的油田从发现到投产通常需要4年到6年。

  实践表明,中国海油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公司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引擎。

  面对未来,傅成玉信心百倍。他说,中海油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力争到2010年形成1亿吨油当量的油气供给量,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 经济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傅成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