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马凯驳斥中国环境威胁论 发达国家说得多做得少

  早报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昨天上午10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强力反驳了有关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说法,同时,他还介绍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有关情况,阐述了基本立场。

  环境威胁论不客观公正

  中国新闻社记者:有人评价说,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威胁,对此您怎么看?

  马凯:近几年,关于中国的“能源威胁论”很多,但是现在好像这个言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说法越来越多。

  我只举三组数据:第一组,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9.33%。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第三组数据,就是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从1990年到2004年,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但中国仅仅增长0.38%。面对上述事实,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没有人说那些历史排放量多,人均排放量高,排放弹性系数大的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反而说历史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排放弹性系数小的中国构成了主要威胁,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相反,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人。现在按2004年的标准,世界每一个人平均每年释放二氧化碳4吨,3亿人就等于中国去年少排放了12亿吨二氧化碳。

  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现实

  中央电视台记者:中国作为排放大国,它的排放情况,尤其是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为各方所关注,甚至有的国家认为中国要承担量化减排的指标,对此您有什么评价?

  马凯: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前年的G8+5的会议上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

  从人类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也应当承担主要的义务。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历史累积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当前首要任务依然是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不顾历史事实、历史责任,不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借气候变化问题不适当地,也就是说过早、过激、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样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限制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有失公允的。当然,中国虽然不承担量化的减排指标,但是不等于我们不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们要自加压力,努力节能减排。

  要客观看中国温室气体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第二,有人推算到2009年,这个排放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有可能是世界第一,您对此怎么看?

  马凯:毋庸讳言,今后在某一个时间点,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超过美国,但是,在比较中美之间和不同国家之间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论,就是必须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首先,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我国即使哪一年排放总量超过了美国,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所以,我国的人均排放量也仍然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其次,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而且要看历史的累计排放量。从1903年到2003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28.3%,中国同期只占了7.6%。第三,我们认为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看要发展的阶段。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美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它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在中国正好是在爬坡的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相应地消耗的能源就比较多一些,排放的强度也比较大一些。

  第四,我们认为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而且要看转移排放。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是处在产业链条的高端,服务业发达、高科技发达,相应它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也相对小一些。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和出口了大量的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

  减排目标不含二氧化碳

  华尔街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希望你澄清一个内容,就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到2010年达到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减少10%,这里的主要污染物似乎没有包括二氧化碳,请您证实。

  第二,中美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毫无疑义的相互指责的游戏,美国会说中国是排放大国,而中国没有采取减限排措施,所以我们也不减限排;而中国也会说因为美国是一个排放大国,美国不减排,我们也不减排。而在两个国家相互指责的过程中,所有人都会遭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比如说春天气温过高,上海会被洪水淹没等等。您刚才说得对,美国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手段减少气候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失去的会不会更多呢?

  马凯:中国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指的确实是二氧化硫和COD。但是,中国政府同时提出了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燃料的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就是最大的减排,节能相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认为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相应地也都是排放大国。在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也有着许多共识。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已经开始,比如说美国和澳大利亚所倡导成立的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我们就是成员国之一。

  2℃限值没有根据

  路透社记者:欧盟提出了一个强硬的指标,升温不能超过2摄氏度,中国是否支持欧盟的目标,中国是否有自己可以承受的上限?

  马凯:目前是否要确定2度为气温升高的限值,这恐怕还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和可靠的可行性研究,它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的研究说明2度的经济社会含义以及可能给各个国家发展带来何种影响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有必要请专家们继续认真研究、论证。

  绿色GDP能出来是好事

  联合早报记者:中国政府现在对绿色GDP的概念持什么立场?之前厦门的PX厂最新的情况如何?

  马凯:绿色GDP如果能编制出来,是一件好事,有利于转变人们单纯追求GDP的陈旧观念。现在国家统计局、环保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各方面专家的努力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至于节能减排在对干部的考核方面处于什么位置,有一点是肯定的,各级政府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工作,并把它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福建PX项目,厦门市政府已正式宣布先暂时停止建设,将进一步听取广大群众及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用减排任务考核干部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MP2记者:《国家方案》里有没有把减排任务和政府干部考核挂钩的制度?

  马凯:我们把节能减排的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省市和有关的能源消耗大户。这项措施是一个行政措施,但是它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我们更重视的是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另外,各地政府都普遍把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是单纯地看GDP的增长。

  少排放多吸收再利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马凯: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结合”和“两个推进”。“一个结合”,就是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国家创新型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两个推进”就是要一手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手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减缓排放或者是控制增量方面,无非是三条渠道、三个途径:一个是少排放;二是多吸收;三是再利用。

  发达国家说得多做得少

  挪威国家广播电视台记者:《国家方案》提出了要开展技术转让和合作,您对中国现在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是否感到满意?

  马凯:现在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已经迈出一些步伐,比如说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已经有一些进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转让了一些技术,对此应该加以肯定。但总体上看,我觉得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我们希望发达国家拿出实际行动,采取更务实的态度,从技术上资金上支持发展中国家。 (部分提问和回答有删节)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马凯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