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 公司调研_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敢担国家之责 未来发展提速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专访

    证券时报记者 邓常青 夏 天

    2005年6月10日,对于三一重工乃至中国证券市场而言,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三一重工的股改方案以93.44%的高赞成率获得通过,三一人打响了股改成功的第一枪,也因此永久地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史册。

    两年时间过去了,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一重工的基本面,尤其是股价更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近日记者专访了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回顾股改、透视收购、展望未来,向文波向记者娓娓道来。

    股改:敢担国家之责

    (成为股改第一股,可谓让三一人“名利双收”,不但从此天下无人不识君,而且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大有斩获。驱动三一重工能成为股改“第一股”的,既有三一人敢做“证券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志向和勇气,更有洞察股改深刻意义的眼光和智慧)

    “毫不夸张地说,三一重工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小岗村。”

    回首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回首当年站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潮头的风口浪尖上经历的风风雨雨,向文波感慨颇多。

    两年前的六月,三一重工和另一家股改试点公司清华紫光在同一天召开股东会投票表决,后者的股改方案遭遇否决,如果三一重工也不能通过,就有可能影响整个证券市场股改工作的开局,可以说,三一是在以一个企业的力量来肩负左右中国证券市场未来走向的压力。

    股改让三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股改也让三一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向文波向记者逐一数来:第一、股改让三一人有了空前的成就感,三一创业时要做中国改革“试验田”的理想得到实现;第二,三一的企业知名度空前提高,可谓是“天下无人不识君”,公司的市值由股改前的80亿上升到目前的近400亿;第三,加快了三一的内部整合,三一集团将把其他的工程机械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营运成本;第四、二级市场获得了很高的投资收益。

    三一在股改中收获的硕果令人羡慕,但机会只垂青有准备和有勇气的人,实质上,三一在上市之初便已悄悄地埋下了股改的种子。

    在三一重工2003年上市前后,中国证监会正针对解决股权分置和全流通问题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三一重工当时就明确表达了愿意充当“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的强烈愿望,并且提出试行股改,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梁稳根,更是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有关方面汇报股改事宜。

    2005年4月30日,也就是中国证监会关于股改试点的通知出台的次日,三一集团及其他非流通股东在第一时间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交了解决股权分置的试点方案;5月2日,三一集团接到中国证监会“谈话”的通知,7日最终确定为首批试点公司之一。

    “三一在1989年创立时,就定下了‘种植一块中国民族工业试验田’的使命,我们愿意承担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国家之责大于公司之利!”向文波说:“我们也相信我们的眼光,如果没有对股改的深刻理解,我们也不敢在2005年股改后的在二级市场大幅增持三一的股票。”

    三一人对股改确实是有着独特的理解,向文波对股改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股改在某种意义上比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影响更为深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改革,过去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在其他经济领域改革,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企业只是执行者;股改则是第一次真正民主化、市场化的改革,企业不仅是执行者,也是真正参与其中的方案制定者,普通股民也参与其中,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大股东讨价还价。

    收购:曲折不碍成长

    (三一在徐工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的收购中均未成功,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却同样折射出三一收购路径之曲折,未来一段时间,三一在收购方面也许还不会有大的建树,但这并不影响三一的快速发展,因为,三一在技术储备、生产和营销服务体系都有足够的能力,三一也从未幻想要走以收购兼并达到快速做大的捷径)

    股改让梁稳根成为风云人物,而徐工收购中的“博客事件”同样让向文波名声大振。我们回顾徐工事件以及近期的沈阳机床收购,并非要纠缠于个中的谁是谁非,其价值在于我们可以从这两次收购中,多少能感知三一未来的扩张之路。

    虽然时过一年,但提起徐工事件,向文波仍激动难抑。徐工向凯雷出让的股权高达85%,出让的价格以净资产值为基础定价,这在向文波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高比例出让股权根本谈不上是双方合作,而以净资产值定价那是卖破烂的方式,这几乎等同于将徐工在起重机领域几十年的知识产权积累拱手对外相让。向文波认为,从他个人角度来看,他作为业内人士,对徐工事件的弊端很清楚,其他人或者是不清楚,或者清楚了但不说,他如果同样闭口而眼睁睁地看着徐工如此被卖,他一定会被活活憋死。从三一企业的角度来看,外界认为三一是因为收购不了徐工,所以才对收购横加指责,因此在谣言之下,三一不得不卷入是非之争。

    事实上,三一也明白,不管三一再怎么出招,也收购不了徐工,因为在徐工改制的文件中,已经规定了改制要引入外资,收购的大门早早就对三一等国内企业关闭了。

    我们不能因为质疑三一的立场,而因此否定它的观点。正是因为三一的“出头”和呐喊,引起了民众、企业和政府对产业经济领域安全的深度思考,很快,国务院出台相关规定,对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作出了相关限制。

    即使在徐工事件后,三一的收购之路并没有变得平坦。对于沈阳机床集团的改制,三一的兴趣甚浓,因为这切合三一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路,而沈阳市政府也很欢迎三一进入参与沈阳机床集团的改制,不过新的障碍在双方深入沟通中出现了。

    三一希望沈阳机床集团能转换经营机制,比如推行绩效经营制,要求高管做出业绩承诺,同时建立期权激励制度,但这一套三一的管理招数并没有得到沈阳相关方面的认同,而向文波认为,如果三一改变不了沈阳机床集团的管理现状,只是简单的引入股权多元化,象产业基金一样依靠一进一出挣些股权差价,这不符合三一的理念,双方因此擦肩而过。

    徐工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的收购虽然引人注目,但在向文波看来,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还远未进入收购兼并的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还要继续过一段好日子,这个时候没有企业愿意被兼并,只有在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行业竞争加速,一些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时,行业才会进入收购兼并阶段。

    他认为,目前国内收购的相关法律配套不完善,企业财务陷阱多,收购很容易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三一如果没有大的把握,不会轻易收购企业。在和外资的合作方面,三一也不排除将来会引入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等等,但这一切都要以对三一品牌发展有利为前提。

    他同时认为,即使不走收购兼并路径,也不会影响三一未来的发展速度。三一的过去就是一个明证,现阶段三一除混凝土机械之外,很多产品正在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三一工程机械技术储备丰富,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完整,三一完全有信心依靠自身积累继续保持好的发展速度。

    产品:品质改变世界

    (如同要做“试验田”的高远志向,三一的产品定位同样是卓而不群,依靠自主创新发展,三一已经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创造了奇迹,但三一的梦想是要比肩世界一流企业,虽然路还漫长,但三一人已经开始踏踏实实、全方位地提升工程机械制造的精细化和标准化)

    品质改变世界,这是三一的广告主口号,阐述其内容,就是三一要做高端产品,销售高附加值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改变世界。

    比较三一和国内同行的产品毛利率,2006年三一的混凝土机械产品毛利率达到了36.11%,全部工程机械产品毛利率为35.83%,显著高于国内同行。

    而对于与国外行业巨头的差距,向文波表示,三一在技术方面与其差异并不大,三一经常大手笔地网络人才,其研发队伍已经多达2000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6%,同样显著超出国内同行,因此三一在技术储备方面并不是太落后于国外的巨头。而最大的差距,硬件在于制造过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软件则在于国际服务体系和国际运营体系。

    中国从制造大国进入到制造强国是个漫长的过程。向文波以汉堡包为例,国外企业能将这个简单单一的产品做成世界最大的快餐企业,体现的就是制造过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以目前国内生产和管理人员的习惯、观念和制造产业的配套,国内很难产生大批的强大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三一正着力于加强人员的培训、建立高标准的三一大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员宗教般的质量文化,从各方面改变人的习惯,在 3-5 年内使公司产品精细化制造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这个角度而言,品质改变世界中的“品质”不光指三一的产品,也包括三一的人。

    具体到产品层面,三一有个标准,每一个产品一定要做到国内行业的数一数二,否则就放弃这个产品。混凝土机械产品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履带起重机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其销售额已成为国内最大;路面机械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技术,附加值优势突出;而三一集团旗下的其他工程机械产品也都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三一的梦想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工程机械“王国”,比肩世界一流行业巨头。要实现这一愿望,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一人已经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六高”的良性循环自主创新链。向文波告诉记者,所谓“六高”是指高投入、高人才凝聚、高创新成果、高自主知识产权、高品牌、高收益。此“六高”要素每一个都是后一要素的促成原因,而高收益又有力的保证了持续不断的高投入,构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循环的创新链条。

    业绩:正驶入快车道

    (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三一的混凝土机械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上市公司其他产品以及即将收购的北京三一正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三一集团其他产品也将在成熟时陆续注入上市公司,根据规划,三一集团在201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三一在2006年的高速增长并不是脉冲,高速增长将成为未来三一的常态)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也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8.5万公里高速公路,总投资达2万亿;加上城市化带动的市政设施建设、南水北调项目、西电东送项目等等,这都预示着工程机械行业正在步入发展的春天。

    虽然行业的发展难免会遭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向文波对此显得比较乐观,他认为,社会投资的增量必然是稳步增长的,工程机械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密切相关,但与具体的某些项目是否受到调控的关联度并不大,三一的工程机械产品覆盖房地产、道路、桥梁、水电站、港口码头等等,因此能较好减缓调控的冲击。

    混凝土机械是目前三一重工的主要利润来源,对于该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向文波非常看好。目前国内市场混凝土机械的年均销售增长速度超过30%,三一重工作为行业的龙头,更有能力挣得更多的份额,国际市场也同样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而三一重工的履带起重机和路面机械产品,向文波也表示,这些产品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中公司增发收购的北京三一,今年的利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对于国际市场,三一的开拓力度也是从所未有。2006年三一重工的出口收入增长1倍多,今年的出口收入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长水平,由于目前的三一重工的国际业务已遍布100多国家,市场广度比较理想,随着三一进入这些国家的产品体系梯度的加深,三一的出口前景相当乐观。而根据三一集团的规划,到2010年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将提高到30%以上。

    按照股改承诺,三一集团将陆续向三一重工注入其他工程机械产品。近期将以增发形式注入北京三一重机的桩机、旋挖转机等产品;挖掘机产品目前的年销售计划为2000台,200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有望实现5000万以上净利润;此外,汽车起重机都还处于培育阶段,一旦项目成熟都将按股改时的承诺注入上市公司。

    2006年,三一重工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对于未来能否保持这种势头,向文波给出的答案让投资者欣喜。他甚至认为三一重工的发展可能还可以更快,而根据三一集团的规划,2010年三一集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而2006年三一集团的销售收入为80亿。由于三一的营销服务通道相对完善,未来的费用率将随规模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净利润的增长有望表现更为出色。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向文波 | 梁稳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