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战争,产生外资狙击金融资本市场的担忧,无可厚非。希望中国资本市场暂时不要开放,在汇率浮动区间给予外资明确的预期,正是在担忧心态的产物。
希望借助宽进严出的资本控制手段,使外资投资于高风险市场以锁住外资,这种认识是危险的。
通过操控在境外上市的大型公司股价以及指数期货,外资就对境内资本市场有强大的控制力,足以让A股价格跟着他们的指挥棒团团转。
从“武器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没有与之相抗衡的武器。当然,政府在竭力抑制热钱,比如外管局近一年来严格控制境外投机资金,不过,效果不佳。早在2005年,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发布报告称,2005年中国约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真实部分350亿美元,余下的670亿美元是非贸易资金流入,也即“热钱”,占到了整个贸易顺差60%的份额,而40%中也有很多是转手加工贸易而来。
我们不应该忘记,更多的开放项目在出台,从人民币扩大浮动区间、推出QFII、QDII,就证明在目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下,资本项目的封锁只能是权宜之计,政府显然是争取时间夯实基础,最终的目标依然是全面开放。
这个大方向没有错,错的是中间的执行步骤,战略上的正确与战术上的失误,使我国达到宏观战略的距离就像火星到地球的距离。
比如,我国对于外资开放比较彻底的部门,不是贸易部门,从数量到重要性而言都属金融行业。我国的三大股份制银行,以及民生、深发展、广发、浦发、渤海、平保等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都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作为改革上市的契机。到底内部市场化改造得如何,我们无法下完整的判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些战略投资者迄今为止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投资年收益数倍稀松平常。可以肯定地说,虽然我国的QDII还停留在A股与H股套利的水平,还只能花大钱买黑石的无投票权的股份,但外资金融投资机构相对于我国的金融业而言,却已经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回过头看看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抑制需求,抑制的不仅是购房者的投资需求,还有房地产商的融资渠道,控制融资抑制房价当然又是个馊主意,当然我们也可以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说,这是控制金融风险不得已的举动,但房地产商就此无路可走了吗?绝不,只不过是融资的渠道变了。
6月,几十家房地产公司与150多家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及国内投资机构进行亲密接触,中国房地产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融资时代。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挟巨资横扫大城市楼盘,私募股权基金的资产收购股权投资逐渐成为主要投资方式,2006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参股的股权投资案例14起,总额达14.54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23.98亿美元的60.6%。世茂房地产、上海复地、绿城中国、首创置业、阳光100等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获得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合伙企业法》已经为私募基金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从目前来看,退出已经不是太大的难题。
以个人房地产投资者的思路来衡量国外资金的投资,以为可以为外资下一个绊马索,有些自不量力,实际上,只有没有资金自由投资渠道的对政策无还手之力的境内中小投资者才可能被套住。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加快金融开放的大方向不会变,就像中国股市在宏观政策面的影响下不会大涨大跌一样明显。因此,政府唯一能够维护国民利益的,是给予内外资同样的开放政策,同样的明确预期。当然,如果更好一些,应该首先在IPO等方面维护国民的利益,而后实行开放。闭关锁国不好,先外后内的利益分配法更糟。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