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周天勇:宏观调控的两难处境与对策

  上半年经济形势数据公布后,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形势评价不一,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认为,经济运行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各方面问题凸现;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运行正常,形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需要冷静地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出较准确的判断,研究深层次问题,较科学地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应该看到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

  我认为,目前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增长,总体上看,处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并且一些指标趋于优化。从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看,首先,国民经济良性快速增长。GDP增长速度上半年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增速虽然偏快,但是其良性的理由为:1、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是在多年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之上形成的,高速增长没有引起电力和交通等条件的全面紧张,是一个有条件支撑的增长速度;2、上世纪80年代各年,90年代初,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高位,甚至是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但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近两年,消费物价稳定;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跨年的动态增长波动幅度也很小,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但又稳定的增长。其次,2006年消费物价平稳,今年上半年处于温和上涨状态。虽然6月份CPI上涨了4.4%,前6个月CPI平均上涨3.2%。CPI增幅比去年有所扩大,为猪肉等农业产品因病等导致的供给短缺所致,一些替代农产品也因需求增多而相随涨价,也导致一些产品关联性价格上涨。但是,这类少数产品供给不足引致的涨价,可以用进口、调用储备等来平抑;另外,从时间上看,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价格上涨刺激生产增加,经过半年的周期后,供给增加,价格将会下降。而我则担心的是,政策和价格双重刺激,如果供给量过大,是否又会发生猪肉价格大跌的情况,造成猪肉价格的蛛网式振荡。整体上中国CPI不会恶性上涨的理由为:国内消费需求依然相对不足,而国家为减少收支顺差和平衡贸易,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国内CPI还面临着紧缩的压力。再次,在劳动力供给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巨额劳动力得以就业。“十五”期间,在消化“九五”国企改革和结构转型职工再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城镇每年净增劳动力(除再就业的)就业836万人,2006年城镇净增劳动力就业979万人,而2007上半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0%。第四,宏观经济比例和经济结构开始优化。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一直是困扰我们宏观经济运行的难题,今年上半年,投资的增长速度跟去年相比,回落了3.9个百分点,但是消费的增长速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从投资与消费各自增速消长的势态来看,国家加大城乡低收入居民低保力度,加大对教育投入而减轻上学负担,加大农村各项投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增加工资等措施,其直接增加消费和财政转移溢出消费的效应开始显现。而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看,第三产业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长速度看,中部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增长速度,而西部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经济比例和结构开始优化。

  二、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两难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存在着许多体制、结构、历史积累的两难问题,怎样认识并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难题,确实需要认真思考。

  一是中央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与地方发展经济冲动的两难。地方发展经济,追求GDP总量规模和增长的冲动依然存在,但程度比前几年有所弱化,其发展经济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供养机构人员、城市建设管理、提供越来越多公共服务的财政压力。因而,来投资买地,可以得到财政收入;投资办厂,可以增加经济总量和税收。而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这种冲动,汇集到总体,就形成对宏观经济的巨大压力。而中央若要保持货币的稳定,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一定要控制投资增长速度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二是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保持房屋低价目标,与保护耕地规模、土地出让反腐败、政府监管小产权房、地方政府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等等其他目标和行为的两难。房价虽然不计入CPI指标中,但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又是支出较大的长期消费项目,因此,不能不作为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目标,需要保持一个低价位和上涨速度较慢的房价,以便避免房价上涨过快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局面发生。1、显然,如果要稳定和降低房价,从供需角度看,要增加土地供应,扩大房屋供给规模,改变住宅供求紧张格局,进而稳定房价。但是,增加土地供应与保护耕地,要住房还是要粮食,要控制房价还是要控制粮价方面,实际上存在着两难的调控目标冲突,不可能存在两个目标都能满意实现的结果。2、从市场结构看,为了防止土地出让过程中的腐败,取消土地的协议出让,改为招拍挂,公开竞价拍卖,并且所有的建设用地集中由政府统一出售,实际上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土地市场,加上地方政府土地财力利益,住宅用的价格被垄断的市场和政府的集财欲望推得越来越高。

  三是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和加强市场监管与放活投资、创业、扩大就业的两难矛盾加剧。创业、投资和扩大就业,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鼓励创业,才能增加企业,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很多,才能扩大劳动力需求,才能真正增加就业,而只有劳动力需求强劲,工资和居民收入才能有拉动的动力。这是一个谁也不能和无法抗拒的经济规律。而中国发展战略上鼓励做大做强,发展资本密集但解决就业效果较差的大企业;城市建设上对小店小铺大拆大灭,发展现代化的超市;城市管理上,要搞无摊城市,无人力车城市等等,要消灭非正规就业;市场监管上,个体劳动都要注册登记,不准有非登记企业(非登记企业存在,在许多国家是一个惯例),住宅不能经商,食品安全出问题,便要将作坊消灭光。可以看出,只有中央和国务院,总书记和总理为就业着急,而各国务院的一些部门,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他们的城市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其实在另一方面扼杀了创业,大大减少了就业的机会,严重损害了民生。因此,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在听取有关部门工作,特别是所谓的成绩汇报时,需要其同时说明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和进行的行为对创业和就业造成的损失。在中国这样恶劣的创业环境(国际上都有评价)下,还能看到国内一些研究机构竟然认为中国创业环境远比中国宽松的美国还活跃的结论,也看到国家某宏观调控部门的某司竟然宣布中国有4200万个中小企业,还有较严肃的研究机构认为,过两年中国就会迎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等等,对此,决策者要仔细斟酌,避免对宏观调控的误导。

  另外,宏观调控还面临着以下两难问题:1、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急需减少税费负担,急需融资,与设立了许多收费和罚款型行政、执法和司法机构及编制,这些机构及人员需要通过从向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收费罚款来供养自己,还有金融监管部门只管不出问题,不管能不能创业和就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等等的两难冲突。2、需要用长时期来消化巨大的劳动力过剩压力,与短期内很难快速增加企业数量,扩大就业需求,宏观上降低实际失业率,存在着两难。3、宏观调控严格防止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股市和房市等资产形成泡沫,积累金融风险,与老百姓都想从股市上获得收入,盼望股市快速上涨,城市居民有资金不去投资创业,而集中投向股市和房市,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冲突。实际上,中国消费品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而资产价格严重膨胀,特别是股市重蹈日本曾经股市神话破灭的可能性极大。

  总之,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者为历史的积累,或者为人多的国情所致,或者为体制使然,或者是社会结构转型的难题,宏观调控往往要在两难之中抉择,很不容易,非常艰难。

  三、宏观调控的一些重大关系和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宏观调控需要处理国民经济一些重要但两难的关系。

  首先,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投资与消费二者增长速度及其比例失调的问题,思路应该是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压缩投资规模,控制投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加快消费增长的速度,扩大国内消费的规模。好处是:1、缓解由于国内消费不足逼迫的挤出性强劲出口,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贸易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多等等诸问题;2、防止因国内消费不足,生产过剩问题发生。

  其次,投资结构中,处理好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密集产业投资和创业及劳动密集产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和压缩政府投资,及其政府变相从事的投资,如办公楼、培训中心、广场、标志性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建设不能有效增加后续的就业,进而不能有效增加收入和消费),还要防止一任地方领导要将几任领导和几十年的建设全干完的政绩行为;放缓和压缩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增速和规模(资本密集型建设项目,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其就业效应越来越差,其投资过大,就业—收入—消费链过弱,会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失调);鼓励创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以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创业—劳动密集企业—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互动,进而逐步扭转和改善居民收入在GDP中比例持续下降格局及其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关系。

  再次,财政更多的是要实行结构性的调节政策。1、将一些收支两条线、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机构由预算供养起来,不要让他们向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收费罚款,减轻创业和投资的税费负担,尽可能多地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从积极的方面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2、建设预算与一般性预算分开,建设性预算实行发债制,将建设的支出压力长期化,并且压缩行政公务支出比例,除了强化生态环境等支出外,短期财力主要用于教育、卫生、低保、社保等民生部分,使财政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扩大消费。3、弱化和取消地方以强征集体土地而高卖土地使用权生财的体制,以房地产税来代替。这样既可以减弱地方政府对收费罚款和土地的依赖,又可以腾出财力用于民生的公共服务项目,结果既可以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又可以增加居民和农民收入,还可以降低房价水平。

  第四,货币政策要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相结合。需要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债券市场操作等总量组合性的货币政策,来防止经济过热、资产积累泡沫等。但是,如果紧缩后资金紧张,银行信贷等保重点、保大企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会导致下一轮经济运行更加严重的投资与创业—中小企业—就业—收入—消费关系的失调。因此,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要更加重视的是,给能增加就业—收入—消费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尽快构筑金融体系的毛细系统,使资金不仅能流动融资到资本密集的大企业中,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城市社区银行、乡村银行、集镇银行、借贷公司、担保公司、小额信贷等等,使创业投资、个体及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真正能得到资金的支持;二是要尽快在法律和部门条例上承认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和法律地位,要给农村宅基地、集体工厂用地等等,发放产权证,并且在融资等过程中可以抵押,这样才能使农民将土地资产运营于创业,扩大就业,获得收入,增加消费。

  第五,在宏观经济的目标上,适当降低增长速度到10%,控制价格、稳定货币币值的重点放在控制资产价格泡沫上,更重要的工作是扩大就业,降低实际社会失业率。1、运用税收、机构操作、债券、利率、扩容等组合措施,科学控制股指涨幅,使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稳定增长,防止积累泡沫和风险,逐步消化已经存在的泡沫。2、控制房产价格的思路要进行调整。一是既要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又要防止建设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房价过高,考虑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供应土地,增加房屋供给规模,改变房屋供求紧张局面,抑制房价。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让集体土地按照宪法规定的平等地位,直接进入建设用地市场,这样一可避免政府集敛财力,用高卖地价和低征买地价的方式,抬高房价,也可以阻断和抑制开发商垄断获得暴利,使房价节节高升。三是开征房产税,对多套房进行累进征税,对投机和多拥有房产提高其持有成本。我个人估计,这三项措施如果真正能到位,房价会下降50%左右。3、鼓励创业,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使劳动力需求加大,这样一可以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二可以拉动工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规模。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鼓励创业,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不增加,甚至倒闭,是不能扩大就业的;劳动力需求不强,工资增长也不会有拉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提高人民收入等等,可能都是总体上实现不了的空话。

  第六,加强宏观调控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现在一谈加强宏观调控,各个条条部门都很高兴,都趁机加强自己审批、监管等权力。实际有关部门控制土地供应、强调土地强制征用后按市场价招拍挂、清查小产权房,以及审批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在中央这样宏观调控下房价依然强劲上升的深层原因。而金融监管,迟迟不开放银行准入,不发展城乡社区和中小银行,把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基本上监管没有了,对创业和扩大就业雪上加霜。而一些市场监管部门,只为能不能收费和罚款着想,甚至借整顿某一问题,行自己罚款之利,很少有部门为中央的创业、就业、民生着想,很少有部门注意怎样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培训、教育、引导从业者更好地创业和就业。因此,在强调宏观调控的同时,要深化土地管理、金融管理、监督执法等部门的体制改革,改革其收费和罚款制度,由财政拨款供养,合并和精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机构和人员,防止这些部门趁加强宏观调控之机,行部门之私利,最后影响创业、就业,影响民生,使失业率更高,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更加失调,影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给中央的宏观调控帮倒忙。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室)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