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股文观止

港股直通车:革命性突破?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对内地居民投资香港股市开禁,外汇局表示,除中行天津分行外,中行其他境内分支机构与天津中行签订合作协议后,也可办理天津中行个人证券投资外汇账户开户,及代收中银国际证券代理账户开户申请材料,这意味着非滨海新区的居民也可到所在地中行申请开户。

因此,虽然天津只是一个试点,但实际上其它省份的居民也可以买卖港股。另外,据说广州上海等地也在积极争取试点城市。实际上,香港与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广州联系密切,那里的居民早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投资港股。因此,天津的试点作用绝不仅限于天津本地。

  长期以来,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加息还是加速人民币升值,或者双管齐下?难道说中国真的要遵循“华盛顿共识”——即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没有变得更为灵活时,开放资本项目就要慎之又慎吗?

  以我之见,开通内地居民投资香港股市,乃是中国政府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其实质作用是资本项目开放一步到位。而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式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的试点实施已有两年了,但目前其步伐仍然很小。实际上,其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即使比中国收入高的经济体如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省),他们的QDII也处于小打小闹阶段。

  中国的资产价格被高估已经成为共识,原因是老百姓没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可以选择。外汇管理局此次开放内地居民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在缓慢开启。该政策的推出使得所有的散户变成为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无疑将会分流国内的投资,从而有效地缓解当前资产被高估的状况。

  如果资本项目继续不开放,而人民币只是小幅升值,那么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式只是空谈,而且当众多投资者在瞬间拥有了投资海外的无穷选择,中国的外汇市场将会有众多的投资者参与。

  如果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发生质的飞跃,是否说明中国将向全球输出通胀而非通缩?此言差矣。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中国现阶段通胀的本质。

  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以及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的振兴对全球通缩式繁荣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无论中印两国的结构性变化多么强有力,两国的经济周期依然存在。市场对印度经济的过热早有共识,但中国经济是否真正过热一直存在争议。通常讲,经济过热有以下3个明显特征:通胀抬头;就业市场过热;汇率被高估从而导致贸易逆差恶化。

  中国七月份CPI高达5.6%,被作为经济发展过热的证据,而且物价上涨的势头还有明显加速迹象。政府为稳定食品价格频频出招,如增加粮食供应,防止哄抬物价。但劳动力短缺现象依然严峻,继“民工荒”之后,由于保姆工资上涨,各地纷纷出现了“保姆荒”现象。其它诸如A股市场突破5000点大关,全国各线城市房价疯狂上涨。上述表现都被归咎为“热钱效应”,央行最近第四次加息则自然被视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前奏。

  但由于中国的CPI计算中食品占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仅猪肉、鸡蛋两项指标就大概占到一成比重。前两个月,中国内地猪肉价格上涨超过40%,鸡蛋涨价幅度也达30%,必然会严重扭曲通胀的真实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也确实感受到“东西贵了”,住房,医疗和教育的费用远远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这岂不说明官方公布的通胀指数有严重低估真实物价上涨之嫌?假设通胀被严重低估,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被严重高估,那么又如何解释这几个月来加速增长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呢(7月份,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幅高达16.4%)?本人并没有为政府辩护之意。其实原因很简单,除非消费者集体不理智,否则无法解释消费者在可支配收入被高估的情况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还会以如此高的幅度上涨(这恰恰说明,通胀没有被严重低估)。

  假如中国的生产要素普遍上涨,中国出口的产品理应更贵。但根据美国劳工部对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多内,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大约上涨6%-7%。如果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我们也没有发现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有明显上涨。

  在这里我不妨顺便提一下用美国统计的理由:首先,既然有人认为中国出口商品海关统计数据有扭曲之嫌,而美国没有动机扭曲中国的进口数字,因此后者的统计会更为客观;其次,与其他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市场相对开放,隐形贸易壁垒较少。因此,外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价格变化更加准确。

  既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变化,是否说明中国生产企业的利润受负面的影响呢?从微观上看,很难得出企业利润普遍滑坡的结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抵消了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负面作用。当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很难衡量。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时,把企业利润不变全部归结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似乎过于简单化。

  即使通胀尚不足为虑,但目前,看病贵、上学贵和住房贵——这个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确实是最为严峻的民生问题。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如果通胀失控,上述“三座大山”会更为沉重。而事实上,消费者被垄断行业盘剥已经不是今日才有的现象。至少从今年的统计数字上看,“三座大山”的包袱并未比去年有显著增加。

  我们该如何解释一路攀升的房价呢?原因在于,房价上涨与房租上涨是两回事。就像股票上涨并不意味着企业盈利的增加,可能是PE(PRICE EARNING RATIO,中文译为本益比,也就是用一只股票的股价除以它的每股净利所得——编者注)在增加。

  中国CPI的构成里采用的是房租价格而非商品房价格,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住自己的房子。根据我对北京和上海市场的调研,这几年两地房租走势基本持平,即PE被拉高或租金回报率被压低。因此,从央行的角度,被关注的对象是房租而非房价。同样,股价也不被央行过多地关注,否则难道央行在A股股指3000点时应减息,而在目前要加息?

  既然资本项目的开放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可以想象的范围,加息多少已经意义不大,前不久央行第四次加息只不过起到象征性作用。近期,政策敏感期间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继续出台新的紧缩政策。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外国消费者将不能像从前那样享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开始输出通胀呢?当然不是。

  这些年全球的某些泡沫(如房地产、艺术品价格飙涨),一方面与某些中央银行大开印钞机有关(如美联储、日本央行均把利率压得很低);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美国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以核心CPI衡量),而且收益曲线几乎是水平的(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5%以下),美联储有何理由拼命地加息呢?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早就把长期利率过低归咎为发展中国家的“过剩储蓄”。而中国在天津的试点以及结汇制度的终结,标志着储蓄输出由国家行为向企业和个人改变的开始,其结果是使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分配更为合理,从根本上减少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中国今后将不会像过去那样由央行被动地购买美国国债输出储蓄,也就是说,当中国老百姓在投资品种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时,美国国债的发行成本必然增加,也就是说美联储在开印钞机时显然遇到了新的约束条件。

  (作者系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