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平选题:让更多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
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人拥有”,这是降低基尼系数的不二选择
股市、楼市的空前繁荣,越发放大了财富的马太效应。为抑制全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于财产性收入,只能选择一条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人拥有”的路径。
■股市楼市正影响贫富格局
从狂飙突进的股市到一路疯涨的楼市,正在深刻改变当下的贫富格局。根据公开数据,通过炒股资产上亿元的已经不在少数。新近公布的2007年富豪榜显示,依赖于股市和土地的增值,富豪们的平均财富比上年增加了100%,其中,财富增加最快的7个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财富上升了300亿元以上,而这7个人的财富都与资本市场有关。股市持续走牛,不单催生亿万富豪,更刺激或成就了诸多股民、基民的“财富梦”。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49.8万位拥有金融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较2005年增加了9.21%。而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了9000万个。
鼠标轻轻一点,胜过荷锄一年。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越发放大了财富的马太效应。尽管股市的强劲,已引起了人们对是否存在资产泡沫的质疑的担心,但无论中国股市以及楼市是否存在泡沫,有一点都是毫无疑问的,即这两大资产收入是目前中国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其流向的极不均衡性,主要为资产较多的中高收入阶层所拥有,因此使得本已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人拥有”
所谓财产性收入,指通过拥有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既包括财产增值收益,也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租金、红利等收益。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尽管财产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仅占2%左右,但由于其流向的极不均衡性所引发的马太效应,为避免迅速增长的财产性收入过于向一小部分人集中,进而加大全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可逆转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企图以削减乃至取消财产性收入来缩小贫富差距,只能选择一条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人拥有”的路径。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即旨在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降低基尼系数的不二选择,同时,也是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的序曲。
■财产性收入的公平之道
然而,必须看到,要抹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殊为不易,需要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首先,要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环境,破除垄断性非正常收益。其次,要积极营造全民创富条件,尤其是要扶持农民创业。最后,要尽快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