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伟大的博弈 > 相关新闻

油价:一张多米诺骨牌的传奇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在一个存在有机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令人目不暇接的连锁反应;在五彩缤纷的多米诺骨牌游戏中,这个初始能量就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油价就曾经扮演过那张多米诺骨牌的角色。

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2007年:我是传奇!

  抛却看似久远的历史,伴随大牌名星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的上演,油价在这个年末就要画上阶段性句号了。它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身段抖动书写了自己的2007年传奇:11月20日,纽约商交所2008年1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每桶收于98.03美元,创收盘历史新高;11月21日,继续大幅上扬,一度升至每桶99.29美元的盘中历史新高,距离100美元心理整数关位,相差只有71美分。

  时至今日,由于新经济支柱的诞生与壮大,油价固然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初始能量,但它的颦笑与蹙眉,仍然关涉到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面相。这也就不难解释??面对2007年升升不息的国际油价??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满怀那么多的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会首席经济师西蒙?约翰逊表示:“21世纪的金融危机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可能会产生碰撞,我们可能面临着‘完美风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数据表明,石油价格上涨10%,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也因此下降0.1%至0.2%,如果明年石油价格涨至每桶100美元,那么,此势头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此前预计的4.8%下降到4.1%至4.5%。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圣诞节前夕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决心阻止油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演变成通胀的全面上升。

  滥觞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全球化,今天比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段都来得深刻。油价的传导作用在两个层面迅速展开:一方面,在局部性的经济体系中,某个国家与石油相关的产业以及由此对整个经济层面产生的压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另一方面,在全球性的经济体系中,高油价给绝大多数国家都带来了压力。尽管很多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高油价尚未使全球经济偏离增长轨道,但仰望高高在上的油价之时,内心的忧虑还是显而易见。《华尔街日报》刊载分析文章认为,如果油价长期保持高位,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走不出的美元阴影

  不管有多少人唱响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的小曲,当下的老大仍然是美利坚合众国。老大的好处是自己的问题会由小弟买单。外国持有的美元总量至少已达20万亿美元,美元贬值意味着它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攒下的外汇储备,却被迫为美国经济渡过关口缴纳美元使用费,次级债风波蔓延加剧了这一态势。11月下旬,美元指数频探新低,对欧元创历史新低,对日元则跌至两年来低点。不仅如此,美国所欠外国的2.7万亿美元,伴随美元贬值也在整体收缩。

  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商品,美元贬值自然会推动油价上升。科威特石油专家塔莱勒?巴宰里11月6日说,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美元贬值则是其中的首要因素。只要美元继续疲软,油价还将一路飙升。这种说法固然过于绝对,但其中包含的逻辑非常清晰。对于持有欧元等相对强势货币的投资者而言,美元贬值使得油价变得更为“便宜”,部分投资者大量买入原油期货交易合约。而诸多美元持有者,包括一些国家的央行、主权财富基金以及个人投资者,不得不把手中的美元部分兑换为欧元等相对强势货币。

  由于次级债的风波仍未完全过去,国际上在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对于美元的担忧依然存在。换句话说,鉴于造成上述现象发生的美元根源并没有消除,油价高位盘整的状态短期内不会消失。况且,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存在也不可能不体现在对油价的投资或投机上,巨额资金进入原油期货交易市场进行投机逐利活动,加剧了原油市场在象征层面的供求紧张局势,各种风吹草动的消息,都会形成油价波动。

  12月初,阿联酋石油大臣在146次OPEC会议的开幕致辞中说:“尽管为了保持充足的石油供应,OPEC成员国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增加产能,但是油价依然处于高位。日益增加的投机因素使油价脱离了其基本面。”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货交易量已经翻了30倍。市场当前的每日总需求大概在8600万桶左右,而期货市场的总交易量却是这一数字的20倍之多。

  逃不过的政治推手

  经济学一直在努力证明,包括石油在内,任何商品价格攀升源于供需之间的落差,以致如今已成为分析问题的常识。但需要说明的是,世界步入工业化之后,石油政治从来都是它的主调之一,布散在国际社会的每个角落,也弥漫于20世纪至今的历史画板之上。布什家族的得州身份,及其包括切尼在内的大亨式阁僚无不是油光锃亮。如果你不从其中寻找油价上涨的线索,肯定会失去一把打开迷宫的钥匙。从1970年代开始,步入白宫登上宝座的美国总统,几乎都有石油垄断集团的支持,布什父子则相继演绎了石油资本家直接坐镇白宫的历史与现实。选举政治的民主色调毋庸置疑,但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交换也是事实。没有交换,就没有经济,也没有政治。

  而国际社会的美国和伊朗的战争阴云,曾令2007年的国际油价两次突破99美元关口。因为,打击伊朗会影响到世界60%的石油出口。伊朗这个在石油领域举足轻重的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与美国叫板自然有它的一点底气。从现在的情势看,事情似乎有了转机,美国和伊朗之间虽然没有温情脉脉,却毕竟有了较为灵活的态度。但问题的麻烦在于,谁也不知道2008年的美国政治更替,会给它们的关系以及世界的油价带来什么样的命运。福兮祸兮,天知地知,你我不知。而作为美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的委内瑞拉,查韦斯的言行让你大跌眼镜想付之一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有所思虑。

  2008年:我是传奇?

  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未来不可预测;人类的痛苦之处在于,总是想预测未来。

  面对油价的张扬姿态,高盛集团近日将2008年美国基准原油价格预期每桶上调10美元,至95美元。高盛指出,此次调高预期的行动完全是受到远期原油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上涨的推动。总部设在伦敦的Barclays Capital是全世界最大的多国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服务机构之一,它的分析师说,油价在试探100美元关口后有望继续上攻101.40-102美元价位。这个数字将与1980年创下的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历史最高纪录油价持平。美国华尔街策略公司高级分析师康尼?特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则说:“今年年内也许不会见到国际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局面,但是油价攀上100美元大关只是个时间问题……低油价时代也许只会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了。”

  有大师说:“预测未来是愚蠢的!”

  最新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2007年的12大失败预言,其中11条与财经相关。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说:“我们预期次贷市场的问题不会蔓延至经济其他领域及金融市场。”现实是,三个月后全球性的信贷危机爆发。再如,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布朗勋爵2006年说:“中期来看,油价很有可能维持在每桶40美元。长期来看价格则将会在25至30美元。”现实是,2007年的平均油价超过了每桶70美元。

  既然没有人能够预言正确,只能祈祷油价这张多米诺骨牌的当代传奇适可而止了。

  

  面孔2007

  本报记者 王晓薇

  2007与2008是决定世界未来5年、10年甚至更久之后命运的两年,因为都可以被称为“大选年”。许多归属已经在2007年被敲定;许多悬念已经在2007年被揭开;许多抱负已经在2007年被实现;许多面孔已经在2007年被熟悉。

  过去的300多天时间里,中国的主要关系国中,希拉克、布莱尔、安倍晋三、霍华德等人离别,迎来了萨科齐、布朗、福田康夫、陆克文……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面孔,属于不同的国家,面对不同的问题,怀揣不同的理念,但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属于他们的时代的开篇序言中,他们注定将为人瞩目。

  传承式上台

  在2007年领导人更替中,家族式传承特征明显。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即属此列。在日本政坛,一直活跃着几个显赫的政治望族,如小泉家族、安倍家族、麻生家族等等,这些家族的存在使得日本政坛一直上演着一种民主选举下的“世袭”。而福田康夫出任首相更是创下了日本实施122年内阁制至今以来的首次“父子首相”先例。巧合的是,他与父亲福田赳夫都是在71岁高龄时当选首相。

  夫妻式传承也越来越多。当风头正劲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希拉里为自己的“夫妻店”模式努力拉票时,当俄罗斯人为了挽留总统普京呼吁其妻子柳德米拉参选时,阿根廷的新总统克里斯蒂娜从前任总统、自己的丈夫基什内尔手中接过了绶带和权杖,成为了阿根廷民选历史上的第一个女总统。

  政党传承的模式则在延续。布朗从布莱尔的手中接过了相印,暂时维持着英国工党所创下的连续三次大选获胜的纪录。不过,布莱尔传给他的是仅仅不到两年的相位。布朗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次公开的大选,一次真正的胜利,这次胜利也许会带着工党走入第四连胜的历史。

  传承的背后,更深层面上反映出来的是选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传承。在亚洲福田康夫领导下的日本,仍在竭尽全力地推动着“新反恐特别措施法”的通过,以便可以继续美日多年来维持的亲密关系;在欧洲,英、德、法这三个曾被外界喻为“铁三角”的传统盟友,在经历过各自领导人的新旧交替之后,“甜蜜”关系似乎更胜从前。“新欧洲三驾马车”互访时的亲密气氛,在向世人暗示未来它们的重点将会继续放在“欧洲的内部事务上面”。

  变革的雄心

  传承可给我们稳定,而变革却带给我们机遇。“希拉克总统力求无为,我则希望求变。”??在屡次的声明中,法国总统萨科齐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要与过去政策“决裂”的决心。他成为战后60年来第一个“拥抱美国”的法国重量级政治人物。在他的访美谈话中,对美国的态度非常直接??“我带着一个简单的信息前来华盛顿,我要重新征服美国之心,而且是持久的。”而与萨科齐极力拉近对美关系相反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与澳大利亚的“疏远”表现。虽然英国首相布朗一再重申与美国的关系依然是英国“唯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面对前任由于作为布什“小跟班”而最终导致下台的前车之鉴,布朗的外交政策将会以一种“独立于”美国的姿态出现。正如布朗在发表2007年度外交政策演讲时所强调的那样:“重要的是要记住,英国是全球关系网的一部分。我们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我们是北约的一部分,我们是英联邦的一部分。”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更是在上任之初便履行诺言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把美国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在了环保圈外。

  知华派增多

  也许是出于巧合,也许是出于必然,在2007年新上任的许多国家元首身上或多或少都体现着“中国元素”。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早在1978年为其父亲福田赳夫担任秘书之时,便全程参与了《中日友好条约》的起草和谈判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日本,福田康夫一向被很多人认为是“亲华的鸽派人物”;拥有华裔贴身顾问、三次访华的难忘经历、仕途低落时得到过中国友谊,这些都让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动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而那位起着中文名字,说着流利汉语、送子女去中国留学,任用华裔女副总理的“中国通”陆克文,更是将他身上的“中国情结”展露无遗。

  虽然知道中国、了解中国并不会使这些政坛新面孔的对外政策就随之趋向于“亲华”,但是“中国元素”的增加,至少有可能会给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发展上,创造一个更容易被理解、更容易被认同的宽松氛围。所有的“中国元素”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最终所凭借的还是中国自身的实力。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