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民工荒的背后是危险转折点?

  春运在即,“民工潮”又一次如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在中国热闹了3年的“民工荒”现象也逐渐从备受争议转向趋于理智。

  两代农民工

  年近50岁的余大姐是北京朝阳区将台路上一个居民小区的电梯司机,她每天的工作是“清洁电梯卫生,操控电梯,维持电梯正常运作”,一天工作10个小时,每周6天。


  她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北口音,别人总是听不清她的话,她把家乡的地址用笔写在纸上给记者看??“沧州南皮县刘八里乡”,从那里坐车到北京要“转三次车”。

  余大姐一家都来北京打工了。丈夫和丈夫的兄弟在工地打零工;儿子25岁,在小区里当保安,已经干了一年多;女儿17岁,今年才刚刚和她一起来北京,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做服务员。

  她告诉记者,女儿年前给她打电话说要出来打工,她原先是不同意的。她们一家三口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2000多元,其中余大姐贡献了550元。“我想让她好好读书,女儿不听,没法!”

  余大姐的女儿叫余庆梅,光看外表根本无法看出她才离开乡村一年,剪了一个时髦的发型,把头发拉直了,穿着从专卖店里买来的外套,已经学会了北京话,“做服务员不能有口音”,小余说。对她的转变,她的父母还看不惯。

  在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什么不上学而要出来打工的问题时,小余毫不犹豫地说:“上学也没什么用,再念3年也一样要出来打工的。”小余初中毕业,她说她的姐妹们许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

  现在,小余每个月的工资是700元,餐馆管吃管住。小余不想回家乡,“将来干什么还没有想好,我不想回去,我哥也不回去。我们想在北京寻寻发展”。

  而余大姐的想法是“电梯工,每天在这里站10个小时,一个月拿500多元。工资低,过完年我就不干了,和老头子回老家了。”她说,“去年过年没回,今年要回了。”

  “儿女不回,我们回。”余大姐说,“叫他们回也不回!”

  新农民工

  20多年前,肩扛红白蓝编织袋、浑身尘土的进城农民工,几乎成了改革开放来临的标志之一。已成父辈的他们信奉的是干活多赚钱多,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赚够了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

  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子女是新一代的农民工,18~25岁之间,与父辈相比,他们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多数没有下过地、种过田,不愿意干脏活累活;他们初中毕业,希望自己在北京每个月的收入最少要有700~800元;他们不会把每一分钱都存进银行,会花一部分,在北京买衣服、剪头发、下馆子,还去看30元一场的电影;他们不想回老家,他们想在北京“闯闯天下,寻寻发展”。

  “新农民工”几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供需矛盾,新的权益维护,新的用工需求。他们“用脚投票”,“工资高,机会多,环境好”基本上是他们的投票标准。换言之,“民工荒”的背后,正是“权利荒”: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维权途径等显性、隐性权利的缺失,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的改善形成鲜明对比。

  2004年媒体发布的重要事实之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报告称: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外来工月平均工资仅增长68元。有报道说,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在看到这份报告时感慨,这里农民工的工资“只够一天吃4碗炸酱面”。相比改革开放20年的财富积累,几乎20年未变的劳动力价格,更让重视自身价值的“新农民工”难以接受。

  “民工荒”

  “中国什么都缺,就不缺人。”这句俗语表述着这样一个常识:一个拥有1.5亿富余农民人口的国家怎么可能缺少劳动力?但现在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问题。

  “民工荒”

  这个词在2004年频繁见诸报端,起源于珠三角这个中国对农民工吸纳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民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持续了两三年的民工荒,在2007年依然没有改善的迹象,并且已蔓延至作为大量劳动力输出地的中部大省,并逐渐演变为更大范围的民工荒。

  据报道,2007年1月9日,深圳劳动保障部门专门召开了新年1号新闻通报会。数据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深圳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约102.82万人,而入场求职人数仅54.38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比上升了4.2%和下降了10%,致使求人倍率创下1.89的历史新高。深圳自2004年以来,年关前后都出现过较大程度的民工荒,用工缺口一直在30万左右。今年也不例外。

  安徽,这个曾经作为大量劳动力输出地的中部大省现在开始“内部吃紧”。据报道,天长市是位于安徽东大门的一个内陆小城,2007年春节前后,“该市不少私营企业开出千元月薪、免费食宿等优惠条件,但却难以满足招工需求”。据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2006年安徽外出务工人数突破1000万,省内企业用工形势骤然吃紧,尤其是合肥、芜湖、马鞍山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缺口增大。

  在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表》中,能够全部招满工的企业只有不足32%。另有32%的企业招到用工量的75%以上,至少有1/3的企业缺工在25%以上。“缺工不仅是全国性的,而且严重程度也远远高于2004年媒体报道的东南沿海民工荒。”中国社科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副主任都阳称。

  这似乎为中国当下颇有争议的观点??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提供了证明。 (来源:科学时报)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