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近期成为千夫所指,其再融资规模将近1600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受此消息影响,A股最近连续暴跌。
事实上,如果投资者有资料或数据的话,不难发现,早在1月22日之前的三个星期里,包括券商和基金在内的机构已经有步骤地大量减仓保险股板块,暴跌前三周机构已经抛出了两成左右的中国平安筹码。
据上证所授权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今年1月3日,持股机构缩减为25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7.3%;1月11日,机构再次缩减为24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3%。在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持股比例首次低于50%,仅有46.3%。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似乎有些机构在中国平安发布再融资消息前半个月就得到了讯息。机构和散户筹码的转换变得很有效率,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18日,散户手中的筹码约上升了10%,这也意味着,机构减少的两成筹码中,至少有一半被散户接手。
据上证所数据显示,自1月21日至1月24日的短短4个交易日内,中国平安的流出资金就达到38.3亿余元,流入资金约30.8亿余元,净流出约8亿元。流出资金中,机构占了相当比例。数据还显示,1月22日,卖盘力量远大于买盘,两个超过5000手的卖盘至少有一个可以证实来自机构席位。中国平安的机构资金,在1月21日前的撤离速度,几乎是以一个星期消失10家机构进行的。
这一幕,与
中国石油(601857)和
中国铝业(601600)何其相似,经过机构连续减持,中国石油的机构持仓才3%,中国铝业才4%,显然众多散户在上述股票中为机构买单。
我们已经无数次地看到,凡是持续走高,大幅上涨的大牛股中都有机构长线持有的身影,如
贵州茅台、
盐湖钾肥、
苏宁电器和
中国船舶在连续上涨的过程中都是机构长期重仓的结果,而那些长期持续下跌的股票非但没有机构参与,甚至鲜有大户的影子,充斥其中的都是一些散户和中户,无法构成大幅上扬的趋势。如此,我们得出结论:在股票操作中,一定要跟着机构和大户走,俗称“宁愿替机构擦鞋,决不为散户背包”。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