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阴影仍在,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过后灾区重建也迫在眉睫,当经济领域相关从业者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种种猜测时,1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如约而至。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月CPI增长7.1%,是1997年以后单月增幅最高的一次。
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分类别看,食品仍是CPI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
三大因素推高CPI 1月的CPI为什么这么高?统计专家表示,这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按惯例,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价格上涨因素集中在1月;二是在1月南方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三是去年1月CPI仅上涨2.2%,较低的基数使今年价格上涨显得愈发明显。
除此之外,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更提醒,国际市场上
农产品价格、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对国内物价走势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加上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持续看好,中美利息一升一降导致的“息差”加速资本流入,推高CPI。如果考虑到国内节能减排的要求,国内一些涨价因素仍未得到释放。
而人大金融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开门见山地表示,在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改变。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调整,内外“息差”加大。如果国内收紧力度过大,“内外失衡”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加快。
宏观政策不会明显“放松” “7.1%的增幅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但在预料之中。”李永森认为。CPI一向被视为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重要指标。尽管专家学者都表示CPI再创新高在预料之中,但对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却各执一词。李永森表示,今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灾后重建还要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可能会有所缓和。
作为最早提出1月CPI可能过7%的市场人士,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放松。“年初做以上判断的时候,雪灾还没发生。”在他看来,既然目前雪灾对整体经济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宏观政策也没有改变的理由。另外,由于今年1月信贷投放速度惊人,2月和3月增速可能会回落。
庄健也持相似观点,央行与企业是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他认为,1月放松信贷有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底都是信贷最紧张的时候。去年年底收紧信贷“闸门”,让一些工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叫苦连天。到年初,随着一些项目、工程开工,银行进行信贷投放时也比较宽松。
近期可能小幅加息 吴春龙认为,一个地区的利率反映的是本地区的经济情况。美联储降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中国的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太快,要遏制过热的势头。不同的问题,当然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宏观上控制信贷投入,提高准备金率,或者通过加息敦促市场主体调整投资策略。最近两个月仍有加息的可能,加息额度可能不会少于0.27%。
“加息不是没可能。”庄健认为,既要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要预防通货紧缩趋势的重现的“双防”政策不应该改变。在具体执行中,可能会对南方灾区、对不同行业灵活掌握。现在关键应该判断CPI上涨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的趋势。做出这种判断,仅根据一个月的数据是不够的。政府考虑调整货币政策不应急着做决定。“如果加息,力度也不宜太大。”李永森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