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汤亚平
周一,市场无视新发行基金利好,再融资的传闻再次对市场形成冲击,
中国联通因红筹回归传闻而被打至跌停板,可见市场目前对再融资极度恐慌。上证综指报收4192.53点,下跌177.31点,跌幅达4.06%,创出本轮行情新低。
非理性杀跌
从盘面看,大盘蓝筹股几乎将跌幅榜占满,中国联通、
上海汽车跌停;煤炭股全线重挫,成为今日的杀跌主力,
国阳新能跌9.86%,
开滦股份跌停,
平煤天安跌9.45%;航空股也紧随煤炭股之后大幅下跌,国航跌停,南航、东航分别跌8.50%、6.33%。地产股整体下跌,一线地产股全线皆墨,损失惨重,龙头
万科A创出近八个月以来的新低点,最低至22.63元,收盘跌4.92%,高价股
招商地产遭遇“腰斩”,由最高102.89元跌至今日的最低49.88元,收盘跌7.24%。
A股历史证明,权重股的集体非理性连续杀跌往往是大盘筑底特征。2003年5.19行情让沪深股市大涨70%左右,场面可谓波澜壮阔,但不少散户却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原因是行情来得太突然,大家没有来得及反应。等到人们明白“恢复性上涨”的时候,市场留下的上升空间已经不多了。为什么“行情来得太突然”?就在于5.19行情启动前市场呈现“非理性”行为,如对大盘股和扩容的恐惧,对资产重组等“不确定性”的担忧,制约了人们对行情的认识。
从走势看,权重蓝筹的大跌之外,基金重仓的二线蓝筹股也出现补跌迹象,如能源、有色等,可见机构目前也是比较谨慎,调仓的可能较大。况且成交量不大,市场跌停个股较少,属于整体的调整走势。市场人士指出,目前股指是作双底还是破位下跌的关键是管理层的举动,可以说,单凭市场本身的调整能力,股指预计会有进一步的下跌,目前的非理性杀跌已经有倒逼政策利好出台的意味。
非理性融资
巨额再融资主要来自于权重股,权重股上周以来成为主要抛售对象,对市场有巨大影响力的
招商银行、
中国石油、
中国太保和
中国人寿纷纷创出新低,
浦发银行4个交易日的跌幅超过22%,一向走势稳健的
大秦铁路也因再融资传言一度跌停。统计显示,继
中国平安1月21日公布1600亿融资计划后,短短一个月内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00余亿元。另有统计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8亿元。
市场将这种非理性融资视为“恶意圈钱”,一些上市公司却依然我行我素。多数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没有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小股东的权益。即使大股东一意孤行再融资,也必然要遭到市场的唾弃,投资者“用脚投票”这样的结局将是两败俱伤,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股权激励等机制的缺乏,导致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相当严重。公司经理不是以公司的真实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往往是倾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决定了公司经理的融资和投资行为决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圈钱饥渴症”以及“投资饥渴症”。
市场人士认为,面对脆弱的A股市场,相信监管层不会对这种巨额融资事件和市场的非理性下跌坐视不管。证监会周末火速批准4只新基金发行,券商集合理财、基金专户理财输血股市、创业板加紧推出、印花税调整呼声日高。再如上周五大秦铁路拟再融资传闻一出,股价立马跌停,当天下午公司管理层就紧急表态迄今未讨论过再融资事宜。种种迹象表明,投资者不能忽视政策的信号,不排除管理层对非理性融资出手干预的可能。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