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邓新华:人民币低估导致通胀

  文/邓新华

  通胀既已发生,除了从源头堵住货币增发的大口子之外,还应更多地给市场松绑,镇定地等待经济震荡恢复平稳

  关于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各种解释。有人说是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拉动的,有人说是投资过热拉动的,这些说法都是倒果为因。

通货膨胀永远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问题是,在本次通胀中,央行因何多发了纸币?如果立足于坚实的经济原理,看清通货膨胀的迷局并不难。怕就怕那些貌似高深的理论家,脱离基本原理,既诊断错病因,又开错药方。

  老百姓承担了币值低估成本

  很多经济学家赞同以币值低估的方式来刺激出口,即使某些“最清醒”的人也不例外,比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战后,也有很多国家采用了这一招。但弗里德曼说过一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用这句话来审视币值低估,要问的是,币值低估产生了哪些成本?是谁在承受这些成本?这一政策能长期有效吗?

  在自由兑换的货币政策下,汇率由市场决定。中国还没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汇率由央行决定。央行决定汇率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代价是按官方定价买入老百姓手里的外汇。如果人民币高估,人们就倾向不把手里的外汇卖给央行,从而黑市盛行(当然,外汇黑市已经沉寂很多年,因为人民币已经低估很多年)。如果人民币低估,央行就要付出代价了。

  所谓人民币币值低估,简单来说是这么回事:本来你拿1美元,换6元人民币就满意了,但央行非要给你8元人民币,这样才能维持1∶8的比率。当然,实际的汇率变动比这个复杂,由于没有自由兑换,谁也不知道人民币的真实币值,但币值低估的原理就是这样。这就是说,央行以保护价收购美元,也就是说,央行非要给每1元美元补贴2元人民币。

  于是,出口企业增加出口,回头把外汇卖给央行,可以拿到2元人民币的补贴,这当然大大刺激了出口。出口企业出于竞争原因,会降低出口价格,这也等于是央行一直在补贴外国消费者。国际游资也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享受补贴。贸易、资本双顺差不可避免。

  这补贴的成本最终由谁来承担呢?是所有老百姓。2007年底,国家的外汇储备是1.4万亿美元。央行为买进这1.4万亿美元,要多印十几万亿人民币。算上货币的乘数效应,货币总量增加了几十万亿元。这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当你发现本月买菜多付出了50元,你可能还不知道,你这多付的50元,是补贴比你富得多的欧美消费者去了。

  但是,欧美为什么还要求人民币升值呢?原因是,当那里的消费者享受中国的低价商品时,他们很高兴,但当他们的企业受到强有力的竞争时,他们就不高兴,而欧美政客传达的是来自企业的声音。

  人民币不升值和物价稳定不可兼得

  青年经济学家薛兆丰在四年前就写了一篇《守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说的就是以上的道理,但可惜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不多。人民币不升值和物价稳定,两者只能得一,绝不可能兼得。那几年,一些貌似高深的学者说美国逼人民币升值不怀好意,欧美越要求升值,他们越反对升值。他们不知道,人民币持续低估的结果,是目前的通胀大爆发。近几年,房价猛涨、CPI猛涨、股市猛涨,无一不和人民币低估这个源头有关。

  当然,央行肯定不是有意拿老百姓的钱补贴欧美消费者,毕竟中国人还不富裕,这世上也没有穷国主动补贴富国的道理。央行更多的考虑应该还是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央行可能也没认清币值低估的真相,以为那是免费的午餐。

  依赖补贴的竞争力是不可欲的。第一,老百姓承受补贴成本没有道理。在出口企业依赖补贴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其他的企业则在承受成本压力,竞争力受损。第二,币值低估导致通货膨胀,出口企业的成本也会上升,它们依赖币值低估获得的竞争力也会被抵消。这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实行长期币值低估的政策来刺激出口的。

  笔者无意否认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奇迹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奇迹来源于更自由、更开放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低估造成出口企业在此处有所得的同时,也在彼处有所失,得失殊难估计。不过,笔者相信,即使没有币值低估,中国制造也一样具有威力。

  通胀扰乱了价格信号

  有学者提出,以人民币升值替代通胀。人民币升值是正确的药方,但不是为了替代通胀,而是堵住通胀的主要源头。

  更好的方法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央行从此放弃维持官方汇率的责任,专心于人民币购买力的稳定。如果央行无此改革的魄力,又要治理通胀,那就只好让人民币升值。否则,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出,外汇源源不断地流入,通胀压力永无止日。

  如果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能够花出去,扩大进口,也能大大减缓通胀压力。但为什么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只能待在央行的账上?因为,人民币低估,企业拿人民币换外汇,再进口外国商品,不如直接购买国内商品合算。虽然央行拿外汇投资美国国债或者私募基金,但对进口毫无补益。另外,国内也一直管制能源、资源的价格,这更导致了企业出口很积极,进口没动力。

  通胀迷局造成了目前的多种失衡和乱局。各部委纷纷出招,各搞一套,曰:“宏观调控组合拳。”比如,发改委到处限价,粮食局阻碍粮食出口,央行紧缩银根……但这些措施离源头甚远,只会让迷局更迷。此时,认清经济规律,持之以镇定,比什么组合拳都强。

  紧缩银根看起来是治理通胀的良方??既然通胀是货币总量问题,那就减少货币总量嘛。其实不然。通胀除了收走企业、老百姓一大笔铸币税,还扰乱了价格信号。企业根据扰乱的价格信号增加投资,很快就会尝到成本上升、销量下降的苦果。但通胀既已发生,除了堵住货币增发的大口子外,还应更多地给市场松绑,镇定地等待经济震荡恢复平稳。如果此时紧缩银根,就是再度扰乱价格信号,市场将更加陷入迷乱。

  紧缩银根并非治本良药

  紧缩银根的成本将由谁承担呢?金融机构。银行收进大量存款,放贷却受到更严厉的管制,就要背上存款利息的巨大包袱。这个包袱背得久了,风险不断累积,过去几年金融业好不容易消化掉的金融风险又会回来。

  同时,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断了补贴的奶,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它们需要更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渡过难关。提供补贴和提供宽松自由的融资环境是不同的,前者是人为扶持,后者是让企业有自救的机会。如果强令银行收缩贷款,企业等于受到两面夹击,这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谁都受不了。

  当然,紧缩银根影响的不止是出口企业,所有企业都将受到影响,经济可能进一步趋向萧条,对治理通胀不但没有帮助,反倒可能乱上加乱。治理货币问题,从源头正本是对的,从下游抽水则未必妥当。

  治理投资过热也无益于治理通胀。在目前混乱的价格信号下,政府并不比企业掌握更多信息。政府不了解每个企业的特点,政府也无法判断哪些是该投资的,哪些是不该投资的。政府要做的是尽量稳定货币发行,让企业去适应、去调整。

  减税、放开价格管制、破除行政垄断等等措施都应采用。靠价格管制管不出购买力,反倒会让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给市场更多空间,商品和服务才会增多,人民币的购买力才能趋向稳定。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弗里德曼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