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从道德指责到法律问责

  “血汗工厂”是一个带有强烈的贬义感情色彩的词组,意指某些企业在对待劳工方面表现无良。近一段时间来,这个词组在媒体上频繁可见,有关企业成为舆论批判的靶子,被戴上了“血汗工厂”的帽子。

  这些企业的用工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待相关方面作进一步调查。

不过,从媒体目前已经披露出来的情况看,相关企业超时用工、超劳动量用工等情况确实存在。

  这些较为知名的企业,其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亦表现不佳,自然引发了舆论的强烈不满。值得注意的是,与舆论的愤慨相比,相关企业的员工表现出的,却更多是一种习以为常,乃至漠然。

  其实,“血汗工厂”只是一个道德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后者以法律规定为界线,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什么样的行为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又是违法的;而前者不同,什么样的企业可算成“血汗工厂”,或为非“血汗工厂”,这里面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舆论对于一些“无良”企业的指责,也常常是从常识或感情出发作出判断,而判断的标准是模糊的。

  当然,尽管判断标准并不清晰,但人们对所谓“血汗工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定义。即,这些企业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相关劳动合同法律;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上常常超标;对于工人的职业安全缺乏足够的考虑、职业卫生条件较差;工资福利待遇低下,甚至违背,或变相违背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等等。简而言之,在这些企业当中,劳资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工人正当的、合法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也正因此,一些企业员工工伤事故不断、拖欠工资事件屡被曝光。而少数恶性的案例,则很容易激起社会情绪的不满。

  历史地看,“血汗工厂”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和谐的图景。“血汗工厂”在各地,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较多地出现。应当看到,“血汗工厂”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发展观相关??少数地方官员,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为了招商引资的成功,有时候会对投资方的不当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资方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很容易便选择以减少用工成本的方法。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主要竞争力就是依靠产品价格的低廉,而为了达到减少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又是主要的手段。如果法律监督、政府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不能到位,所谓的“血汗工厂”也就有了合适的生存土壤。

  从所有者的性质角度观察,多年来被舆论曝光的“血汗工厂”,往往多为非公企业,既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也包括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比之非公企业,国有企业在劳资关系上的问题往往做得更好一些,这应当与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以及机构设置的健全等有关。尽管与一些国有垄断大企业相比,不少民间企业在利益博弈上还仍然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但同时,与众多文化程度不高、被城市化浪潮席卷成为产业工人的人群相比,很多非公企业又往往占据着强势地位。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社会的法治的进步,“血汗工厂”就越容易被曝光、被整治;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血汗工厂”就越来越缺少生存的土壤;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成熟,资方对劳方的不公正对待状况,也将渐渐得到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血汗工厂”已经成为个别现象。包括媒体在内的许多机构所作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生态还远未达到健康的程度,劳动者权益被漠视的现象绝不鲜见。而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原因,很多劳动者对于自身权益被侵犯敢怒不敢言。同时,由于劳资双方的博弈力量还不平衡,劳动者或受限于自身文化素质,虽然明知被欺负,也习以为常,不愿作为。这样的情形,在最近曝光的几个企业当中,均有所反映。

  对待道德意义上的“血汗工厂”,除了运用社会道义去作谴责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回到制度及法律层面,依照政府的制度乃至法律的条文去对照、去处理。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助于改善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另外,工会在帮助劳工维权方面,也还有更大作为的空间。当然,强调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不能矫枉过正,不能以脱离历史现实的劳工标准去苛责企业。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