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民
在经历了今年一月份由
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引发的市场大地震后,再融资这个一度搅得市场沸沸扬扬的话题,似乎一夜之间归于沉寂。
今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
按当时的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票接连两日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大幅下跌。显然相对于中国平安曾经的1600亿巨额融资,以后100亿以下的再融资将难于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另一方面,管理层对再融资的严格监管使得本想利用再融资胡乱圈钱的一些上市公司不得不赶紧收手。据悉,管理层将推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预案》(下称《发行预案》),对再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发行预案》严格了再融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和董事会决议一起公布的《发行预案》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分别是公开发行证券方案概要、本次融资必要性和融资方式合理性分析、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分析和其他有必要披露的事项。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证监会再融资排队审核的企业有四五十家,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仅相当于去年排队家数的1/3。目前实际发行的再融资方案仅占批出额度的20%至30%。
业内人士认为,在《预案》推出来之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将不会得到管理层的有效审核通过。因此,尽管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再融资额很有可能超过去年,但是,显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在市场中将有序进行。2007年上市公司增发使A股市场扩容322亿股,募集资金3374.47亿元。2008年虽然只过了5个月,已有85家企业提出增发方案,预期总计增发新股174.62亿股。加上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的再融资预案,2008年,涉及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至少有230余家,资金需求可能达到5075.44亿元。但是,相对于2007年火热的市场再融资,在经历了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之后,今后再融资可以说于无声处难有惊雷。
A+H是热点
3月20日,中国平安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了《关于授予董事会一般授权,以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过公司已发行H股20%的新增H股的议案》,这次中国平安拟增发不超过20%的现有H股,相当于在香港H股市场再融资大约255亿港元。在A股市场遭遇广泛声讨后,中国平安再融资来了一个华丽转身,突然现身H股市场。
中国平安的H股再融资,不经意竞然成为许多公司效法的榜样。3月31日,
中海油服在年报中表示,计划增发不超过H股总数20%的H股,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3月28日,
青岛啤酒在其公司公告中也表示将发行规模为15亿元可分离债,每张公司债券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共计1500万张。所有认购公司可分离债的投资者每张公司债券可无偿获配公司派发的7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共计发行10500万份。据其公告显示,此次发行已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和类别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而另一只A+H股
大唐发电也公布了发行60亿元公司债券的再融资计划。
定向增发遇寒流
今年定向增发仍是再融资的主流。不过,与2007年定向增发的火热景象相比,定向增发遭遇市场寒流。截至5月24日,已实施定向增发和披露预案的有55家公司。共50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拟融资1307.77亿元。有22家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审议,这22家公司共拟融资614.48亿元。在公开增发方面,共有9家公司发布了融资预案,拟融资1621.67亿元。公开增发中,
浦发银行融资额高达249亿元。
截至2008年5月28日,2007年至今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02家,其中最新收盘价低于增发价格的定向增发公司就有31家。在跌破增发价格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行业公司居多,这也与今年房产板块整体走势低迷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再融资品种之一的可分离转债受到上市公司的厚爱,占再融资的份额明显增加。据悉,已有5家上市公司以此方式进行融资,共融资387亿元。其中
中国石化的融资金额最高达300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可分离转债在今后再融资中无疑将占有更突出的地位。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