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中国企业走出去 一定坚持4个必须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

  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内涵。

  如何判断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和经济快速增长,近几年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能力逐渐增强。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初步形成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三柱支撑的局面。

  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到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从27亿美元增加到176亿美元,5年间增长6.5倍,年均增长60%。投资方式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扩展;投资领域从一般贸易和简单加工扩大到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投资区域从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拓展。

  对外承包工程竞争力明显提高。2006年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00亿美元,是2002年的2.68倍。目前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亿美元项目数从2002年的19个上升到2006年的96个,最大项目金额也从2002年的4.4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83亿美元。49家企业入选世界最大225家承包商。

  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2006年企业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53.7亿美元,是2002年的1.75倍。到2007年底,企业累计完成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457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员408.7万人,目前在外劳务人员75.5万人。

  境外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截至2006年底,我国企业参与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140多个,中方投资总额200多亿美元。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资源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起了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

  境外园区建设进展良好。我国企业在境外兴建生产加工园区,目前经核准和备案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970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同时还启动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已有两家经贸合作区揭牌。

  我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资产总额达到2947亿美元,销售收入2746亿美元,境外纳税28.2亿美元。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对实现互利双赢、构建和谐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要看到,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上,2006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1.2万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211.6亿美元,仅占1.7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也分别仅占全球的1.74%和0.73%。领域上,除了对外承包工程,多数企业走出去主要是从事组装加工。矿产、林业、渔业、农业等资源领域的境外开发合作多数处于创业期。境外油气资源开发拿回的份额油比重尚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更难与发达经济体相抗衡。竞争力上,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还很少,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还薄弱,与国际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时日尚远。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很不适应。

  4个“必须坚持”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国家战略与企业微观目标相结合。走出去战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与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等共同构成了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总体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密不可分,其目标是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开拓市场,做强做大,其目标相对于国家战略具有微观属性。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要求以国家战略目标引领企业走出去行动,使企业微观经济目标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对有益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企业走出去行动,要全力以赴地鼓励和支持;对不利于甚至妨碍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走出去行动,要加以限制或禁止。国家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重点支持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而不能不分对象、不顾重点地盲目鼓励,求快冒进。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全球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根据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在地域方向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突破。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有利于改善与邻国关系,增进友谊,实现睦邻、安邻,保持我国边境稳定。越南、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与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友谊,企业到这些国家开展国际化经营有较好的政治、文化和外交条件。印度是与我国相邻的大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与之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很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与之合作有利于获取难得的油气、矿产资源。俄罗斯作为全球四大新兴经济体之一,更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厚,市场潜力巨大,与之深化合作意义重大。走出去与一些地处战略要冲的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以点带面、抢占先机。保加利亚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区域,与所有邻国关系友好,且与我国已有经贸合作基础,与之深化合作,可使之成为我国企业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桥梁。乌克兰北通白俄罗斯等波罗的海沿海国家,南接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西靠欧盟,东连俄罗斯,处于欧盟与独联体经济区块的交叉点,市场辐射力强,与之深化合作,可使之成为我国企业进军欧洲大陆的跳板。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企业是主体、民营企业是重点。开展国际化经营,无论是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还是合作开发资源、拓展产品市场,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走出去的主体理所应当是企业。在我国各类企业中,民营企业更具走出去的优势条件。民营企业诞生于市场经济,对市场反映敏感,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把握机会,这是民营企业的先天优势;民营企业产权清晰,责任明确,风险自担,既不要国家投资,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这是民营企业的产权优势;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决策果断,工资分配、营销方式完全自主,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这是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资料使用、企业历史包袱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这是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目前在浙江、福建等省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今后,民营企业将会也应当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战略,也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道。要想真正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的转变,走出去企业首先必须树立合作的理念、共赢的精神,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走出去企业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讲求政治利益;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维护企业效益和国家利益,又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既要在当地开发资源,拓展市场,又要注意当地环境保护,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国家,更要着眼长远,有取有舍。如中兴、华为等企业在印度、保加利亚之所以能站稳脚跟并打开局面,重要原因是这两家企业在本土化管理、互利互惠、互利共赢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又如近年来与俄罗斯进行资源开发、劳务合作时,俄方政策多变,有时甚至有意卡拦,原因之一,也在于一些走出去的企业没有让对方尝到合作的好处,没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注意树立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致使对方心存疑虑。

  如何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为加快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更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全面加强对走出去的引导、协调、服务和管理,重点从加快立法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协调整合力量、提升沿边开放等方面寻求突破。

  加快立法进程,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走出去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问题复杂,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形象。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从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政策规章等层面为企业营造环境,提供保障。要尽快出台对外投资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既要规范企业跨国经营行为,也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既要加强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监督、监控和管理,又要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当前企业走出去有“四难”,即审批难、签证难、居留难、劳务许可难。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将政府部门对走出去的职能定位在3个层面:一是规范引导,二是监测监督,三是便利服务。当前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的重点是:改革走出去审批体制,转变审批观念、减少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对走出去企业建立起区别对待、分类审批的制度,对国有企业走出去实行核准登记制,对民营企业实行备案制,取消境外民营中资企业年检制;简化对商务人员的出入境审批手续,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双边或地区性的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协议;建立和完善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把信息服务作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大金融支持,完善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政策体系。已经在境外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还面临3道难题:一是企业融资难。一些企业境外资产多,境内资产少,达不到国内银行的金融支持标准。有的企业因缺少及时的信贷而丧失合作机会;有的企业被迫从非银行渠道融资。二是享受国家政策难。国家出台的支持走出去的财政、信贷、信用保险等政策,门槛过高,覆盖面小,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政策支持。三是风险保障难。近年来局部地区动荡,恐怖袭击以及民族、宗教矛盾引发的冲突和纠纷困扰世界。走出去的企业、机构和人员随时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考验。要以加大金融支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体系:降低融资门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便利;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到境外开展金融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比照境外加工贸易的做法,实行贷款贴息;把政策性信贷与商业信贷、国内商业贷款与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结合起来,发展组合信贷,增强境外投资金融支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境外资源开发专项风险基金,用于企业境外资源勘探和可行性研究。为保障走出去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国家鼓励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可考虑建立投资风险评估保障机制;对在高危地区工作的境外机构和人员,可建立安全风险补贴。

  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走出去的核心能力。目前中资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仍然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比,我国企业的主要优势在加工制造,最大劣势是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销售网络。我国企业从事的生产加工,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企业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市场缝隙产品,高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难与跨国巨头匹敌。企业一定要以加强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为重点,苦练内功,提升自身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从政府层面看,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重点在融资服务、专项资金扶持方面为其提供支持;要加强对中资企业人才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其建立自主创新的人才系统和研发体系;要鼓励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企业层面看,进行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关键是要积累人才,加大投入,找准创新突破口,培育和壮大自主品牌。

  遏制无序竞争,形成国际化经营的整体合力。近年来境外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企业不了解当地市场,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对投资可行性研究不够,便急于上投资项目,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一些中资企业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拆台,既损害企业利益又影响国家形象。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国别、产业引导,细化、完善境外投资的国别引导和产业引导目录,既要介绍当地的产业状况和市场信息,又要公布在当地进行投资的中资企业信息,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鼓励企业在境外联合投资、共同开发。单个企业实力小,难以承担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大型项目,企业可以组成以资产、项目为纽带的联合体,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和服务,驻外经商机构熟悉当地法律法规,了解当地市场行情,与当地政府随时保持沟通与联系,在协调矛盾、服务企业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建立健全境外中资企业协会,鼓励、支持境外中资企业根据地域或行业建立各种商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投资合作,共同维护中资企业形象和国家整体利益。

  完善边贸政策,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提升沿边开放。沿边地区发展要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当前国家边贸政策有的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已经难以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应从落实和调整政策入手,加快发展边境贸易,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要适应边贸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边境口岸建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要理顺口岸管理体制,建立上下统一对口的口岸管理体系,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可由国家财政分类统一拨款,重点建设公路、铁路、仓储物流系统。

  

(责任编辑:孙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