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纺织服装产业结构 调整与升级的六大途径

  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动因包括来自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的压力,近期调整与升级需要从强化产业链合作,转变发展方式,借力奥运、世博等国际活动加速品牌建设等六大途径共同努力完成

  文/付保宗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行业发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日渐突出。

  我国纺织服装业横向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失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初加工产品增长过快。从纺织产业细分行业结构看,首先表现为纺织、化纤等产业中初加工能力相对过度增长导致产业过度竞争的风险。2000年到2006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0%左右。部分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盲目铺摊子,“同构性”发展。从投资结构看,纺织产业链中的棉纺、化纤等上游初加工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75%以上,使同期棉纺、化纤产能迅速扩张,到2006年底,棉纺能力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聚酯、化纤产能增长3倍左右。

  其二,染整行业水平不高影响高档面料供应。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纺织品深加工的很多关键领域仍然处于劣势,部分高档产品仍需进口,如高档面料、高档地毯和无纺布等纺织制成品。目前我国出口的中高档服装中60% 的面料依赖进口,2006年进口面料金额达89.5亿美元,同时进口面料的平均单价总体上高于出口面料,如2006年我国棉布、化纤、毛织物面料的进口平均单价分别比出口平均单价高0.34、0.38和2.17美元/米。面料的外观主要取决于染整环节,而染整环节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瓶颈,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后整理水平低等问题,致使面料外观缺乏特色,档次低,功能差。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在色差3-4级以上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80%,大多数企业只有5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已经达到90%。

  横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第三方面是,三大类最终纺织品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纺织品从用途角度可分为衣着用、产业用和家用。从长期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增长也日益加快,而我国当前的产品供应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大约3/4的产品是用于衣着生产的,只有不到1/4是后两种用途,装饰类、产业用纺织类产品供应相对不足。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类别可以看出上述结构状况。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出口占64.47%,产业用纺织品占22.91%,而同期的进口则呈相反趋势,在进口中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则达到了84.26%。

  纵向产业链结构不利于产业效益提高

  从纵向产业链条来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整体架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即在中间的生产加工环节优势较为明显,而在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能力相对薄弱。在现阶段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日益专注于纺织产业链的两端,即前端的原材料生产和产品研发以及末端的深加工和市场渠道。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利润附加值、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部,受到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更多的是用OEM生产方式,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都落入位于产业链两端的发达国家手中。

  此种产业优势结构的可替代程度很高, 市场竞争激烈,很容易为其他国家取代, 引起“微笑曲线”的下移,也就是利润率呈现下降。从世界名牌的发展轨迹来看,要实现产业升级应该采用原创设计生产(ODM) 和自有品牌生产(OBM) 方式。

  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进入关键时期

  根据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下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原因如下:

  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国际市场上,全球纺织品市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跨国产业链中制造国低端地位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产业价值链内,“微笑曲线”不断下移,也就是利润从产品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售环节等上、下游环节的转移将会继续。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挤占我国纺织品的海外市场。

  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已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品原先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作为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在国内市场,纺织服装业也面临考验。低端产品供给相对过剩的矛盾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出口压力的增大将迫使企业转向内销,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来自资源环境和要素的约束。首先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增强。在国际上,环保、绿色、循环经济现在领先的发达国家都已经起步。在国内,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纺织服装产业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粗放型发展有更大约束。其次是原料及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近年来,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工资成本上升压力很大,给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OEM 阶段,国外贸易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的同时,给我国带来了能耗、污染等大量的负“外部性”,而国外公司却未能承担这些成本。

  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六大途径

  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需要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完成。

  第一,要顺应市场潮流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国际国内需求的变化,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思路,保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并在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开拓内销市场。

  第二,提高技术和人才供给水平。国内方面,应着力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 在国际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充分运用国际要素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如目前,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成为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建厂的起始目的地。

  第三,强化产业链合作关系。企业、协会、政府应积极打造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协同作用。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和企业竞合关系。纺织服装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产品的贸易增长方式上应该由过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向依靠质量、品牌、设计占领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份额转变,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加快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纺织服装业由量向质的转变。

  第五,政府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着力改善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而造成的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状况,避免地区间低水平层次竞争和不规范市场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疏导,引导、规划和培育纺织服装市场的成长。

  第六,借力奥运、世博等国际活动加速品牌建设。

  总之,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纺织服装企业、各相关中介组织和政府等主体需要共同努力,从不同的侧面不断探索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途径。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