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6年烧钱8000万 川商兵困甲醇汽油

  每经记者郭新志发自成都

  6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成都荷花池3位商人做出一个大胆选择??投资新能源,斥资8000万元建设“甲醇汽油”生产基地,并自掏腰包向社会推广。6年后的今天,当初预期的数十亿投资收益却如空中楼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6月25日,记者赶赴四川遂宁展开调查。


  这么便宜,咋还卖不出去

  2008年6月25日下午,在遂宁市凉水井潼南道200米处的一座加油站里,两名加油工人正悠闲地吹着电风扇。偶尔有车驶来,加油员便赶紧迎上去问:“加油吗?”见对方摇头,他又神色黯然地折回沙发,继续闲聊。

  这座1000平方米的加油站里,空空荡荡。加油站外,两米高的铁牌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高清洁汽柴油??甲醇燃料!

  加油站所处公路是出遂宁、通潼南的必经之路,每天有1000多辆车子从这里通过。这时正是下午两点,路上不断传来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每隔几秒钟,就有车辆开过。

  “生意很不好。”一位40多岁的加油站员工连声叹气,他想不通,为啥他们的汽油每升只卖3.4元,但就是没人来加油!“汽油都快涨到6块了,我们的油便宜将近一半,可一天卖不出100升油。”

  老板冯世和也很少来加油站,在二楼总经理办公室里,茶几上堆了厚厚一层灰。这让加油员很不好意思,他侧着身偷偷的擦去灰尘。

  投入8000万元苦熬6年

  几分钟后,冯世和来到办公室。这位在成都荷花池打拼多年的商人,与6年前一样信心满怀。

  6年前,冯世和看到利用煤和天然气生产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使用,混合成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车用燃料,安全、节能、环保,价格也便宜。通过调研和分析,他认定今后新能源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能源行业是个敏感行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冯世和说,恰好四川省内专家主持研究的甲醇汽油技术也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他和另外两位朋友就决定以此为发展方向。

  他们详细地算了一笔账:当时国内每吨汽油价格在2900元左右,而甲醇汽油每吨生产成本只有1000元左右,利差近2000元。

  但冯世和心里并不踏实:国家尚未出台标准和政策,自己又无销售渠道,一旦产品成功应用,如何赢得社会认可?能不能合法推广?

  2002年,冯世和和另外两位朋友出资成立四川鑫得利车用燃料公司。当时计划在几年内投资1.5亿元,建成一个年产30万吨的甲醇燃料基地。但这一目标目前仍然停留在纸上。“我们已投入8000万元,现有3座加油站。”冯世和坦言,公司熬到现在很不容易,“最缺钱和耐心,但我会一定撑下去。”

  6年苦苦等待,慢慢冷却了合作伙伴的热情。“已经没怎么关注这个项目了,基本是他(冯世和)一个人在忙前忙后。”冯世和昔日的一位合作伙伴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油价上涨带来了希望

  尽管如此,冯世和仍在继续他的新能源财富梦想。他说,目前油价高涨,原油进口量已超过全国用量50%,“越是这样我就越看到了希望。”

  另一个好消息是,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召开会议,紧急研究可替代能源问题。“从会上传出的消息是,甲醇汽油已经获得政府认可,相关的标准和产业配套政策都将于近期出台。”

  在他出示的一份提交给政府部门的报告中,有关甲醇汽油的3个标准都已完成。“一个产业首先需要产品标准,然后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否则发展不起来。”冯世和说,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市在推广甲醇汽油。

  目前,冯世和所开的公司只是在遂宁市局部范围内展开试点,“已有500辆车推广使用甲醇汽油。”这一数据与几年前的情况差不多。“主要是需得到政府的认可。”他说,只有拿到国家的生产销售许可,他才有可能迅速向省内外推广。

  冯世和计划在四川建设5个年产30万吨环保清洁车用甲醇燃料调配中心,50个环保清洁车用甲醇燃料示范加油站,按每吨甲醇汽油4400元/吨的销售价格计算,每年毛收入近30亿元。“这项计划总投资18亿元,目前我正在与大财团联系。”

  去年,冯世和曾准备向香港一家投资公司转让49%的股权,但最终没谈妥。“其实感兴趣的投资者很多,只是他们都在观望,等待国家的产业政策……”

  还要等待多久?这18亿元又将来自何方?冯世和对此也很茫然。

  记者手记:新能源的尴尬

  油价涨了、电价也涨了,有关发展新能源的呼声再次热烈起来。

  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无论是技术已较为成熟的甲醇汽油,还是各路资金疯狂抢夺的生物柴油,乃至广为应用的太阳能,其相关标准要么完全缺失,要么仍在制定当中。

  似乎每次都是这样,油价高涨的时候,人们才猛然想起:我们还可以发展新能源救急。然而,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智和持续努力: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市场宽容接受、各方持久关注!

  中科院院士石元春坦言,以中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估算,可以在15年内建设一个年产1亿吨的绿色油田。“我国在发展生物质能能源这个新兴产业与美欧国家的起步时间差别不大,但在基础工作、国家和企业的推进力度,以及提出的发展指标和速度上差距很大。”他呼吁,国家应尽快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发展生物质能。

  值得期待的是,在新能源企业苦苦挣扎的时候,也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在紧急研究开发可替代能源、我国首个醇醚燃料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年内将出台、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准备使用生物柴油作为新的替代原料……

  打通从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到销售渠道整条产业链,我们能够期待,拓荒者们折戟沉沙的情形将不会在新能源领域一再上演。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冯世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