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上市公司

海信集团 稳健不保守打造“百年海信”

  青岛,山海一色,滨海名城。因为拥有了“海信”、“海尔”、“青岛啤酒”,青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三十年改革开放,硕果累累。三十载,白驹过隙;三十年,伟业可成。

  海信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
1969年9月,作为海信前身的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职工10余人,半导体收音机是当时唯一的产品。在改革开放之前,该厂便踏上了创新发展的征程,之后的几十年间,不断创造着奇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技术立企”的宗旨一直传承至今。现任海信集团董事长的周厚健,于1992年执掌帅印,那年他35岁。在青岛无线电二厂的基础之上,1994年,海信集团在青岛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诞生,海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这家国有控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变革,如今将全部的沉淀凝聚于“HISENSE”这七个字母当中。周厚健如此诠释着它的涵义:“绿色代表着海信国际化的气度,橙色预示着海信更快地发展、更好的未来。”

  取董事长的名字“厚健”二字,海信在过去的近40年间,保持着稳健经营的发展步伐,以持续经营的理念来对待技术投入,围绕着相关多元化的产业规划,实现着资金的不断投入与并购重组。正因为如此,现拥有三个名牌“海信”、“科龙”、“容声”的海信集团,更远的目标是如何树立“百年海信”。

  经营之本:稳健

  ???“产业投资始终围绕一条主线”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利薄如牛毛,作为深处行业近40年的海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种种诱惑,但海信抵制住了诱惑,践行稳健经营,没有贸然进入除与主业相关的其他行业。

  周厚健说:“海信过去在产业规划与发展方面既做过很多加法,也做过一些减法。”迄今为止,做过的加法有商用空调、冰箱、智能交通和城市交通、宽带多媒体、多媒体网络系统等等;做过减法的有大酒店、计算机、音像等。

  “稳健”不免让人想起了形为相近的“保守”一词。海信的“稳健”是否使其在产业发展中丧失机会?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提前投入,损失的不仅仅是未来的市场份额,更有可能在技术升级换代的时候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对此,在周厚健的要求下,海信的各级经营者不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几年海信要做什么产品?

  然而,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海信的产业离不开一条主线,那就是代表高新技术前沿的3C(家电、通信和信息)。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我公司稳健经营的具体体现。技术投入如此,并购重组亦如此。

  海信所追求的3C产业,注定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技术研发上。“要做百年海信,就不能只顾眼前,而是要看得长远一些。”周厚健说。

  加大投入的同时,控制风险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必要的手段。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海信在进入一个新的产业之前,除了进行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外,还寻找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让投资快速收回,也可规避财务风险。与日立、惠而浦的合资既是如此。

  欲做“百年海信”,产品质量首当其冲。“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在海信各子公司实施的年薪制中,质量一直是年薪的指标之一,达不到质量提高的目标,就要否定风险年薪。在如此的严格要求下,海信产品的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也因此获利国家质量管理奖。

  不管是收购青州无线电变压器厂,还是并购淄博双喜、辽宁金凤,或是收购科龙电器,海信集团15年来的资本运作,仍围绕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主营业务的规模扩张以及相关多元化的产业拓展,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贯穿始终。

  永无休止的创新路:

  ???“为民族企业赢得利润空间”

  早在多年前,中国就已位居彩电“制造大国”之列。然而,随着生产面板企业不断地向下游产业延伸,液晶模组功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整机企业可控的成本不断下降,最终甚至可能不足10%。届时,中国“制造大国”的称号将徒有虚名,至多被称作“加工大国”。

  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这一趋势早已被海信看得非常清楚。

  “要想赢得更广的利润空间,只有取得对上游及核心技术的话语权。”周厚健是这样想的,包括TCL在内的其他所有国产整机企业自然也考虑到这已成为必要的“生存法则”。

  考虑到了,谁能做到?这又一次考验着国产彩电企业。

  2004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彩电生产及销售的第一大国,68家彩电生产企业,年产能8660万台,实际年产量7328.8万台,实际销量占全球销量的55%。然而,每年7000多万台彩电却没用一颗“中国芯”,全部依赖进口。预计到2010年,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达到700亿块。

  早已被国外称作为“工业粮食”的芯片,成为了海信最早突破的重点。周厚健看到,美国和日本之所以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处于霸主地位,正是由于它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的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

  但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按中国芯片界的说法,“不研发芯片是等死,研发是自己找死”。因为芯片技术多年来一直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跟随战略的结果是一直跟在别人后边走,技术上落后发达国家2?3代。在基础如此薄弱的情况下,硬要从别人碗里分一杯羹,困难可想而知。

  当时,也有技术人员认为,国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成熟技术问世,我们现在再开始研制,能赶得上吗?会有多大的市场风险?

  一方面是国外的技术封锁和集团内部的意见分歧,一方面是技术空心化、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导致的在同国外产品竞争中的市场风险,孰轻孰重?

  然而,为了赢得市场,为了彩电企业的生存,海信集团决策层果断拍板:出自己的芯片!立即在上海设立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资金保障到位,设施装备齐全。2005年6月16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研发成功。

  从此,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了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芯片价格从13美金降到了5美金,从此每块芯片的进口成本节约了非常可观的8美金。就像国内没有生产交换机前,进口交换机的价格十分昂贵,但有了中国企业介入之后,进口价格便一下跌了100多倍一样。周厚健说:“"信芯"的战略意义不仅是解决了自主生产和自主应用的企业难题,更重要的是它给中国电视制造业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信芯”成功的背后是2001年开始,平均年龄仅有24岁十多个年轻人的16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此同时,另一个研究团队自2004年开始了电视液晶模组项目的建设。

  相较于早已扬言要建液晶模组,却迟迟未投产的其他彩电生产企业来说,海信利用3年多的时间,建成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现状。紧接着,利用不到半年时间,顺利达产,良品率达99%。其二期模组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建成投产,明年还将继续建设两条生产线,年底产能将达到300万片。

  在周厚健看来,介入模组生产不仅仅基于屏的组装,而是从产业整合角度出发进行的战略跋涉。加上芯片开发技术,海信目标是最终实现液晶模组60%以上的组件自主开发。

  “技术研发本身不是目的,只有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体现为经济效益,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正所谓“将钱转化为技术,最终将技术转化为钱”。对于将5%比例的费用用于研发的海信来说,“只要方向正确,高技术就能获得高价位。”

  海信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具有3C产业架构的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正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和拓展的结果。智能交通、变频技术……还有更多,我们期待着,海信为民族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5年的并购征程:

  ???代理销售模式收购科龙创先河

  “海信”在家电市场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却不擅长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然而,“代理销售”模式收购科龙,开创了上市公司并购的先河,成为了国内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范例。

  从最早期的“债权转股权”采用非公开市场的创新模式盘活收购青州无线电变压器厂,到后来“以品牌、管理、渠道、技术和少量货币资本激活存量资产”模式,再到后来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模式成功挽救并最终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

  1993年到现在15年来,海信通过注入优质资本、先进技术、设备、资金以及管理方式等,有效改善了受困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如此,大小十余起成功并购,大幅提升了海信的资本实力、市场空间和产销规模,实现了资本增值。

  周厚健说:“在众多的收购过程中,充满着无数的艰辛和喜悦,尤其是在并购科龙的过程中,海信几乎遇到了所有资本运营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但最终也都创新地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决定对科龙实施重组之前,海信于2005年6月先是与科龙签订了“代理销售协议”,以代理销售科龙产品的方式向科龙注入资金。经过17个月的奋战,科龙救活了,收购成功了。

  2006年9月,还未正式股份过户的海信,即决定换标,注入“海信”元素。科龙收购案让海信成为了国内唯一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家电企业。但是,“海信”“科龙”“容声”三大相互交叉的冰洗产品结构,却成为对海信多品牌运作的严峻考验。

  海信空调的优势在于其变频技术,从市场优势来看,与“北强南弱”的海信空调相比,科龙空调的市场优势正在南方。“海信”品牌的产品在北方依赖的是自营的销售渠道,而优势在南方的科龙和容声,采取的是代理商的销售模式。负责海信资本运作的副总裁,兼任科龙电器董事长的汤业国说:“科龙、容声与海信三个品牌的并驾运行及市场互补,完善了海信集团在全国的市场网络,但要想将品牌培育出特色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三个品牌均有高中低档产品,依据不同的特色,发挥着它们在市场上的优势。”

  随着收购科龙后的第一份年报,我们看到,曾经巨亏面临破产的科龙被海信救活了,但面对财务状况糟糕、官司缠身、盈利能力下降的科龙电器,如何实现有效整合、提高盈利能力?又一个难题着实摆在周厚健面前。

  一直以来,海信的“强项”在于黑色家电,但在白电领域,海信冰箱、空调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相较于海信来说,以冰箱起家、空调发展实力较强的科龙电器正合周厚健之意,海信集团借助科龙电器将其白色家电做强做大。

  黑电上市公司海信电器+白电上市公司科龙电器,海信集团旗下的两个上市公司给予了这个家电行业明星“两条腿”走路的机会。2007年两家公司先后提出增发,海信集团将旗下白色家电资产注入科龙电器,海信电器欲通过融资实现对上游液晶模组的进一步拓展。理清了发展思路的海信集团,现在正向“百年海信”的长远目标迈进。

  作者:刘莎莎 证券时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兴然)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