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地炼亏损真相:仍有利润,待价而沽

  7月4日的青岛,天空阴霾,黏黏的湿气贴在皮肤上,让人很不舒服。老吴呆呆地望着窗外,烟灰烧到了手指他也没有察觉到。

  老吴是江苏某地方炼油企业(以下简称地炼企业)的总经理,自2003年以来,为了原油等原料和生产装置的扩能改造,他多次赴京找有关部门游说,期望能给自己的企业找条出路。

  “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几乎停产了。”老吴说,“我听说有政府高层要来青岛征集地炼企业意见,昨天晚上我就赶过来了,希望有机会向他们反映一下我们的呼声。”

  据老吴介绍,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和国内原油供应受到垄断制约,迫使他的企业接每单生意都必须保证盈利。在原油等原料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形下,他不但要准确把握企业的利润空间,更要控制成品油的销售节奏,为此他不得不将企业开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他的企业开工率大约50%,今年比去年还低一半。

  “低开工率只是短期的危机。一旦政府对外资开放成品油市场,哪怕是有限度开放,这些地炼企业都将遭遇灭顶之灾。因为不论资本实力,还是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它们都不堪一击。”有业内专家感叹道:“为了生存,或今后卖个好价钱,它们不得不尽力借贷扩张产能,即便是令负债率达到极度危险的境地。”

  然而这些企业能不能等到市场开放的那一天呢?

  7月4日下午,青岛下起了滂沱大雨,气象台说这是当地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然而雨后的空气仍然是黏黏的。

  高库存下的盈利

  6月中旬,山东燃料油协会官员曾表示,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导致所有地炼企业亏损严重,生产难以为继。

  “那是说给外人听的,地炼企业应该多是盈利的,包括山东的21家。”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说:“它们不承担保障市场供应的责任,当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了。亏本谁干!”

  一份山东某地炼企业今年上半年的月报佐证了钟健的说法。

  这份月报显示,当月该企业燃料油(可替代原油生产成品油)平均进价约4200元/吨,汽油出厂均价6450元/吨,柴油6170元/吨,化工产品11000元/吨,利润约320元/吨。

  “当时国家柴油零售中准价5900元/吨,可是地炼企业根本不会执行零售中准价和批零差率,那会儿国内油荒正盛呢!由于有能力自行定价,因此这些企业都不会亏本。”钟健说。

  据了解,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厂价格一般受市场供需状况和国家油价波动两方面影响。当国际油价高企,国内市场供应紧张时,地炼的价格就会突然飙升。自2006年起地炼的价格就一直高于政府公布的零售中准价,今年上半年油荒时地炼出厂价格甚至比零售中准价高出近2000元/吨。

  而把握时机,利用原油价格波动的间隙抢购原油、燃料油等资源,更是这些地炼企业摆脱亏损的法宝。

  老吴向记者描述了他抢购资源的一次经历。

  今年元月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时,国际市场燃料油价格并未立即跟涨,还不到4000元/吨。老吴当机立断一次性从俄罗斯定购了几万吨M100燃料油,其后随着国际油价上涨,M100的价格也飙升至6000元/吨以上。

  据了解,地炼企业的原料来源分为几部分,即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给予的配额原油,地炼企业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到的燃料油、原油,地炼企业从其他非正常渠道获得的原料。这其中配额油和非正常渠道获得的资源,量都很小,地炼企业维持生产主要依靠从国际市场上采购的燃料油。

  2007年仅山东一省地炼企业炼油装置的加工负荷平均在40%-45%,全年实际加工的原油和燃料油共计2319万吨,其中燃料油1600多万吨,原油加工约700多万吨。

  来自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由于山东地炼企业众多(这里是我国地炼企业最集中的地区,统计在册的即达21家,一次加工能力号称4000万吨),自2005年起山东已超过广东成为我国最大的燃料油进口市场。

  “可是我不敢大量生产和销售,因为这相当于是投资收益。虽然6月20日后零售中准价上涨了1000元/吨,但仍然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千余元。”老吴笑道:“这块利润为什么不要?我告诉你,现在地炼企业成品油库几乎都还是满的,大家还在等涨价呢?”

  可是这就像是在走钢丝,一旦国际油价暴跌,或国内政策发生变化,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能大幅下跌,那时这些囤货就可能导致地炼企业巨亏,甚至倒闭。毕竟它们经过几年的扩能改造投资后,目前现金流都很紧张。

  十字路口的困惑

  近几年来地炼企业炼油装置能力开始快速扩张。据统计,从2006年至2008年间,山东地炼就有大约1300-14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投产,目前山东地方炼油行业21家炼厂总的一次加工能力高达4500万吨/年。

  “之所以在原料紧张的情形下仍大规模扩张加工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炼油还能盈利,更重要的是防止今后因出台关停并转政策而被关掉。地炼企业盈利能力不是很强,但销售额大,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强,因此地方政府一直很支持我们的扩张。”老吴说。

  目前地炼企业一次加工能力多在150万吨?300万吨,根据200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炼油能力规划,未来新建炼油企业一次加工能力必须在800万吨以上。随着新建炼油产能的竣工投产,地炼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因此迅速扩大产能,尤其是一次加工能力成为各家地炼企业老总们最关心的事情。

  可是炼油装置投资巨大,动辄数十亿元,想要立即建成规模巨大、装置匹配的炼油能力显然不是目前开工率低、利润不高的地炼企业能够承担的,因此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这些地炼企业普遍采取只扩大一次加工能力,催化裂化装置等后续装置暂缓建设。

  据统计,目前山东地炼在建催化装置能力为1348万吨/年,焦化装置能力为995万吨/年。显而易见,与4500万吨/年的一次加工能力相比,二次装置加工能力偏小,整体制约了炼厂配套的综合炼油能力。

  “但顾不了那么多了,中石油、中石化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扩能改造,沿海地区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已达十余家,加上内陆省份的千万吨级炼油企业,目前我国已有、在建、待建千万吨级炼油企业近30家。”老吴感叹道:“一旦这些企业全部投产,我们就只有关门了。”

  即便这样,对于地炼的扩张心存疑虑的仍大有人在。

  “它们原料难以保证,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有青岛金融界人士评价说:“据我所知,目前山东省内股份制银行多只给予地炼短期授信,期限一年,授信额也就是几千万,而且普遍有质押;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长期贷款一般都由四大国有行承担,但为了防范风险,四大行对质押的要求更高,有时甚至以库存成品油做质押,虽然这不符合规范。”

  为了挽救被关停的命运,地炼企业期待能够有政策的支持。

  据悉,7月5日举行的地炼行业内部研讨会上,有地炼老总即向来自北京的政府官员咨询:“政府现在支持中石油等与沙特阿美等有油源的跨国公司合资建立炼油企业,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然而那位政府官员并未回答。

  “其实现在有几家企业扩能就是为了将来能卖个好价钱。”老吴说:“没有油源,开工率越低,成本压力越大。这时扩能不是找死吗,可是一旦政府放开炼油市场,炼厂规模越大,就越能获得外资的青睐。今年以来一些新建项目已经将二次加工及化工装置列入议程了。”

  据统计,2008年共有15家炼厂有装置新建计划,其中常减压计划新建940万吨/年,但催化装置新建高达1160万吨/年,焦化和加氢分别将新建460万吨/年和550万吨/年;且新建计划所有装置中,预计有52.40%的装置加工能力有望于2008年年内投产,增加成品油总量将达595-660万吨/年,其中汽油有望增加205-255万吨/年,而柴油则有望增加390-405万吨/年。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钟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